话说,父爱是深藏不露的,父亲对儿子严苛,是为儿子好,我就有两个问题想请教?

2022-12-26 11:47

4个回答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回答你的第一点,因为人是有寿命限制的,不是说,我想陪你多久,我就能陪你多久的(一般而言,配偶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是比父母还有子女要久的....)所以会有这么一说的。
第二点,我觉得你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就算是青梅竹马,也不可能让你住在她的小家庭里的(你这里的假设都矛盾了,女友是青梅,和别人结婚了,前女友就是这个人吧?又怎么会让你住进她家里呢?)这和父爱不父爱就没什么关系了
基于第二点假设不成立,所以父亲也不可能和你说出这种话来的....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当然陪不了你后辈子,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即使是你比较要好的朋友也会这样劝你,既然都是前女友了你觉得你们现在还能在一起吗?他这事替你长远的考虑,他不会整天关心你吃好没睡好没,但是他能在你最困难迷茫的时候给予你中肯的建议

  这位知友,人生旅途要经过出生、成长到衰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岁到二十五岁。这一阶段主要为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阶段,也是知识积累、打基础的阶段,称为学习人生。 第二阶段从二十六岁到五十岁。这一阶段主要是干事业的阶段,也是一个人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阶段,称为事业人生。 第三阶段从五十一岁到七十五岁甚至更高年岁,这一阶段主要是安度晚年阶段,称为安度人生。“父亲对儿子严苛,是为儿子好”主要体现在第一阶段,也就是从出生到25岁进入成年应事阶段,对一个人来讲这显然不是前半辈子。接下来就是娶妻生子干职业,从此已经基本摆脱了父亲“苛刻的”教育和呵护,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妻子陪伴自己终生。父亲的职能开始由妻子代替,所以说,“能够陪儿子度过后半辈子的人,为什么是老婆,而不是父亲”道理就在于此。俗话说:爹娘还能陪你一辈子吗?循此往复,家家如此!

  你的第二个问题,老汉有点看不懂,既然“儿子的女朋友成了别人的老婆”为什么“儿子又住进前女友家里”呢?爸爸的话“虽然前女友和你从小就青梅竹马,毕竟住前女友家不是长久之计”也让人匪夷所思,无法理解。爸爸的话是责备、埋怨、奚落儿子还是进一步激励儿子呢?

相关问答
【求助】父爱是深藏不露的,父亲对儿子很严厉,是爱儿子的表现,这话怎么解?
1个回答2022-11-23 13:50
我是一个12岁男孩的爸爸,我现在明白了。 1、相对于母亲,父亲对孩子没有太亲热的动作和语言,但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不是不关心不爱孩子的。 2、严厉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如果你是个男孩,更是这样。每个父亲...
全文
什么叫深藏不露,如何才能深藏不露?
1个回答2024-04-26 02:52
故意暴露自己的企图,让对手产生一种很了解你的错觉,等错觉转换成对你的忽视时亮出你的真实意图,这就是你所说的出其不意,知己知彼你才会将这招使用的恰到好处
话说,父爱是深藏不露的,父亲对儿子严厉,是为了儿子好,不是不爱儿子,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
2个回答2023-01-03 02:37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当然陪不了你后辈子,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即使是你比较要好的朋友也会这样劝你,既然都是前女友了你觉得你们现在还能在一起吗?他这事替你长远的考虑,他不会整天关心你吃好没睡...
全文
你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苛吗?
2个回答2022-12-22 12:56
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严苛,我喜欢生活随心所欲,尽力追求自己喜欢的,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于苛刻
1个回答2024-02-07 23:17
不可以太苛刻...物极必反...逼急了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有句成语叫什么,严父出什么的严?
1个回答2024-02-18 01:52
1、严父慈母  【拼音】: yán fù cí mǔ 【解释】: 严:严格;慈:慈爱。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出处】: 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举例造句】: 严父...
全文
说说有一个严厉,苛刻的父亲是什么样体验
2个回答2022-11-21 04:28
我觉得有一个严厉苛刻的父亲,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可能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父亲往往都是这样的,他会拥有一些严厉苛刻的这样的性格,在我们家庭当中,往往是父母之间有一番他去扮演比较亲切的那样的身份...
全文
严父好还是慈父好
1个回答2023-01-10 12:12
依现在的教育来说慈父好,因为慈父可以把各种道理以孩子比较能接受的方式教育他, 当然父母双方最好是一个严一个慈,这样是最好的
慈父好还是严父好慈父
4个回答2022-05-28 09:26
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相对性, 需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 才可以去对应, 例如有的孩子比较淘气,可能大部分就适合, 稍微严厉些的父亲。 因此还是需要两方面看待。
古代严父
1个回答2024-03-28 17:00
司马光以身作则教子俭朴、王羲之教子学书法、郑板桥养子不娇、包公给儿子立训、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杨震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