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 是谁的诗,全文是什么

2022-12-15 16:16

5个回答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是 南宋 蒋捷

出自蒋捷《虞美人·听雨》,全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扩展资料:

注释:

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末 蒋捷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末 蒋捷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是蒋捷
相关问答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
1个回答2023-09-12 09:10
描写了人之少,中,暮。三个年纪段的思想及变化,细细体会你也许散和能理解其中滋味弊雀的。特别是符合你的那个年纪段的味道冲卜盯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
3个回答2022-08-27 11:29
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中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中客和断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8-22 06:44
  你好,这是蒋捷很有名气也很壮阔的一首词,具体回答你的问题!   1:解释你说的这一句诗词: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
全文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翻译
2个回答2022-08-04 22:31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孤雁阵阵哀鸣。
风雨同舟是什么意思(风雨同行和风雨同舟是不是一样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28 23:02
1、风雨同舟是什么意思悔肆扒。 2、风雨同舟风雨同舟的意思。 3、风雨同行和风雨同舟是不是一样碧昌的意思。 4、风雨共同舟什么意思。 1.风雨同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fēng y...
全文
找首词,有两句是少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
1个回答2022-12-05 20:26
蒋捷, 南宋人。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壮年听雨客周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8-11 10:25
这句诗出自蒋捷的《虞美人》。我中年是客居他乡,乘着小船在江中听雨,江江面辽阔,乌云低垂,雁行被大雨隔断,在萧瑟的的西风中孤单的悲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1个回答2023-09-22 13:40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里,少年独自一人来到了一座古老的歌楼,聆听着窗外悠扬的雨声。红烛昏罗帐,仿佛将整个房间都笼罩在了一层神秘的氛围中。少年闭上了眼睛,深深地陶醉于这美妙的音乐唯渣之中。 而在另一边,一位壮...
全文
风雨同舟以风雨开头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18:18
  向左转|向右转
昏昏雨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3-08 23:20
昏昏欲睡 hūn hūn yù shuì [释义] 头脑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非常疲劳或精神不振作。 [语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