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妙手俗手的名人例子

2024-03-13 05:14

1个回答

如下:

《固本,然后妙手生》

在围棋的对决中,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总是那些扭转全局的妙手。人们观察着,学习着,想象着能以一招妙手克敌制胜。然而在实战中人们却发现:自以为的妙手最终往往是引向败局的俗手,真正决定战局的却是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循规蹈矩的本手。

围棋如此,人生亦如此。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也苦苦寻觅着那一招“妙手”。且看那雨后春笋般的“速成班”,承载着多收学生和家长“一步登天”的想象;再看那些手握彩票紧张地坐在电视机前的彩民,他们手中的是怎样一夜暴富的梦想。

每一个执着于妙手的人都有一个以“抄近路”取胜的梦想,但无形间他们也绕了人生的“远路”,使成功更加遥遥无期。

实际上这些对“妙手”狂热的追寻恰恰反映了人们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反映了人们投机取巧的赌徒心理。他们对于“万能公式”的追寻正是对脚踏实地的逃避,他们“一步登天”的梦想更是对天道酬勤的挑战。“妙手”于他们而言反而成了逃避“本手”,逃避积累的借口,这些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又怎能成就功业,成就永恒呢?

反观过往,那些历史上的巨人又有多少人完全是以凭空的“妙手”出奇制胜的呢?你也许羡慕牛顿灵光一闪的发现,但在此之前是多少个日夜的苦苦探寻;你也许看到了拿破仑非凡的军事才能,但你是否知道他儿时在贵族学校的忍辱负重,勤奋苦读呢?

曾国藩一生“用呆兵,打呆仗”,却成就了不朽功名,这“呆”又何尝不是一种踏踏实实,厚积薄发的“本手之智”?而这样的“呆”多了,自然就成就了他人眼里的“妙手之神”。

再看他人口中的那些“聪明人”,投机取巧,还引以为豪,这种“智”又何尝不会演化成最终因小失大,弄巧成拙的“俗手之呆”呢?

因此在人生的棋局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将目光聚焦于“本手”之上,以一颗沉稳的匠心雕琢手中的技艺,以一颗平常心来迎接眼下每一次考验,夯基固本,从严求实。于“本手”的日积月累中,“妙手”的创新突破自会降临;在“本手”的脚踏实地中,“俗手”的功利平庸自然会淡去。

当然人活一世,难免下几回俗手,我们也无须焦虑。也许很多时候,“本手”、“俗手”、“妙手”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最终区分他们的是时间和智慧。

时间长了,看似笨拙的“本手”会成为那超越的重要一记“妙手”;而智慧心足了,经过反思的“俗手”或许也会顺势化为与时俱进的“妙手”。万物皆有联系,一切皆会转化。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唯此,人生的丛林小道才能化为通向光明的天梯。成功的秘诀本就如此简单,何必苦苦寻觅?

相关问答
本手、妙手、俗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25 14:12
根深而固,远瞩而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根深而木盛,枝繁而叶茂,众源流聚之汇于江海,方成其广博之势。 本者,源也。万物兴于源,本之深固乃源之众矣,其为基。基之深厚...
全文
本手、妙手、俗手的例子
1个回答2023-12-22 15:08
根深而固,远瞩而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根深而木盛,枝繁而叶茂,众源流聚之汇于江海,方成其广博之势。 本者,源也。万物兴于源,本之深固乃源之众矣,其为基。基之深厚...
全文
书面语和俗语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15 07:18
晕,什么领导啊,要这么多例子。 随便举两个吧,希望你能举一反三。 口语 书面语 上厕所——更衣 死——西去,长逝 钱——阿堵物 ……
现代版的俗世奇人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14 19:27
[数最多的纸牌堆成的房子] 最高的独立式纸牌堆成的房子有131层高。这个7.71米高的建筑物由布赖恩·贝尔格(美国)于1999年11月6日建造。这座在德国柏林波茨塔莫广场的娱乐大厅建造的房子使用了...
全文
俗世奇人接骨妙手是谁
1个回答2024-03-15 01:57
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苏大夫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
全文
两个巧妙应对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04 17:55
1.车票 马克吐温一次乘车外出,火车开得很慢。当查票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调侃道:“我还真没看出您还是个孩子呢!” 马克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上...
全文
妙语连珠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4-28 13:53
当年 97 98 赛季的 欧冠决赛 皇马 对上 尤文 是在 勒沃库森的 主场 对不起 我忘了 名字 当时 开场前 一边 的球门 突然倒塌了 需要换球门 这可令 当时的直播电台 德国电视1...
全文
汉字奇妙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6-11 10:33
汉字的奇妙在于: 1、一字多音 不读出来,你不知道它的意义,如:“这狗真好吃!” “好”读第3声和第4声的意义是不同的。 2、一音多字 如:一个“shi”的音就有百多字 3、造字法也很奇妙。 例...
全文
内因和外因的通俗事例
1个回答2024-02-10 05:2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雀卖。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
全文
有关民俗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3 09:07
除夕夜放鞭炮(传说除夕夜怪兽年总是出来害人,人们起初敲着锅碗瓢盆吓跑它,后来发明了鞭炮,就用鞭炮吓跑年。) 端午节吃粽子(为了怀念诗人屈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