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琵琶进磨房

2024-03-09 20:15

歇后语,求答案
1个回答
  抱琵琶进磨房

  抱琵琶进磨房

  读音:bǎo pí pá jìn mò fáng

  性质:歇后语

  意思: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参考资料:

  1.歇后语的意思:把一段词语分作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先后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让听者去体会 、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四两棉花——弹(谈)不上。按修辞方法来分,歇后语主要有比喻和双关两类。原始歇后语,说话时把一个固定词语的最末一字省去不说,所以又叫缩脚语。如:“秋胡戏妻”是有名唱本故事和剧目,于是人们就用“秋胡戏”影射“妻”;当代这种用法已较少。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用得恰当,使听者感到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但用得太滥,也会使人讨厌。从词语感情色彩说,褒义歇后语数量很少,中性的有一部分 ,贬义的占绝大部分。有些歇后语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迷信色彩、庸俗低级趣味。因此选用歇后语要严格、谨慎,并且要注意文体、语言环境及听话对象。具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还有另外的作用,即考证创造该歇后语的时代或地域的某些语音特点。

  2.歇后语的由来: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相关问答
抱着琵琶进磨房
1个回答2024-04-25 01:43
  抱着琵琶进磨房——对牛弹琴   抱琵琶进磨房   抱琵琶进磨房   读音:bǎo pí pá jìn mò fáng   性质:歇后语   意思: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
全文
琵琶行中为什么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原因
2个回答2022-09-21 13:06
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
谜面:抱着琵琶出家门猜四个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02:49
谜底——挑拨离间解析:挑、拨——都是弹琵琶的指法,扣“弹着琵琶”离间——离开房间,扣“出门去”挑拨离间, 成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比喻从中搬弄是非,破坏人与...
全文
抱琵琶的汉姬是谁
1个回答2024-03-13 10:57
是王昭君罢,汉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琵琶!
3个回答2023-08-16 13:32
我就是学琵琶的 不好学啊 从3岁学到19岁了 弹得差强人意 民乐讲究心性 意念和乐器相融合 我做不来啊 最好从小学 童子功好打基础 随年龄要换琴 每天都得练几个小时 一天不练要三天才能补回来 每次练琴...
全文
古代琵琶的琵琶曲目
1个回答2024-04-19 16:49
《十面埋伏》 《飞花点翠》 《霸王卸甲》
琵琶行用什么手法写琵琶女的身世?
1个回答2024-01-29 14:59
《琵琶行》运用了夹叙悉燃夹议的手法来写琵琶女的身世。在诗中,作者白居易通过讲述一个士人与琵琶女的对话,夹带叙述琵琶女的经历,同时对她的境遇进行了评价。这种夹敬族叙夹议的手法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它可...
全文
《琵琶行》琵琶女的人物感情介绍
1个回答2024-01-26 06:39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
全文
犹抱琵琶半遮面----成语?
1个回答2024-02-22 21:21
犹抱琵琶半遮面打一成语: 其貌不扬其貌不扬的词语解析[释义] 其:他的;不扬:不出众。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观。[语出] 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