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的赏析

2024-02-17 00:43

1个回答

这篇散文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文章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白描,全文集中描写的,是父亲在特定场合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那一个背影。作者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主要地写了买橘子时穿过铁路的情形。并不借助于什么修饰、陪衬之类,只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于眼前。

这种白描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昧浓,蕴藏着一段深情。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其次,作品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写儿子“看见他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写父亲买桔子回来时,儿子“赶紧去搀他”。这些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更加反衬出父亲爱子的动人力量。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三段,交代人物,叙述跟父亲奔丧回家的有关情节,为描写父亲的背影作好铺垫。文章开头一句,落笔点题。“二年余”表明“我”清楚地记得和父亲分离的日子。接着,转入对“那年冬天”往事的追述。“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短短两句呈现出人事错迁、谋生艰难之感。

第二部分为第四至第六段,写父亲为“我”送行的情景,重点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父子间的真挚感情。丧事完毕,因为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所以父子便一路同行到了南京。到南京之后,因为父亲要谋事,须接交各种关系,忙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说定要一个熟识的茶房为“我”送行。

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写对父亲的想念。作者在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之后,予深沉的怀念之中,又想起了父亲的一生。

相关问答
朱自清 背影 赏析
2个回答2022-06-06 12:01
你亲买桔子的那一段,给人印象最深,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出了父子之间的深情以及深厚而无言的父爱,也写也了“我”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赏析 朱自清《背影》一段话
1个回答2022-05-20 01:12
夜深了,独自坐在月台之上品读朱自清的《背影》,不禁想起了家乡的父亲,和他给予我的浓浓的父爱。
朱自清《背影》第六段赏析
3个回答2022-06-24 13:00
写出了我年轻时的年少气盛,从而衬托了父亲对我的爱
朱自清《春》赏析?各段赏析?
2个回答2022-11-26 23:07
朱自清的春,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以及春回大地的温暖,一年之计在于春,散文的每一段里都无一不在透露着这种对春天的情感,赞美与讴歌。
赏析朱自清的《春》
1个回答2022-06-02 00:33
我说的是: 富有表现力的词
朱自清《春》赏析
1个回答2022-10-11 14:16
进一步写出春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这样比喻,渐次排比,气势迭起,戛然有力的归结全文
赏析 朱自清《看花》
3个回答2022-07-13 08:45
朱自清这篇《看花》的散文,写扬州人家是如何种花、买花、赏花的。 朱先生是扬州人,他对家乡的生活习俗是很了解的。在扬州人家的住宅小院里,的确如朱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常常是筑上一座花台,养上几十盆花木。应...
全文
《春》朱自清,8,9,10节赏析:
1个回答2022-12-20 12:57
飞3飞去问去问去问
朱自清绿赏析
1个回答2022-12-17 22:55
今天重读《绿》,我再次体会到了那种被大自然所包围,所吸引,所感动的情怀。不过我是俗人一个。朱自清看到了那醉人的绿,会想到用漂亮的词句去赞美它,用华丽的比拟去装饰它。可是我想的却是一湾天露泻于潭中,在深...
全文
朱自清《绿》赏析。
2个回答2022-12-05 09:41
自己不会想啊!艹👅👅👅👅👅👅👅👅👅👅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