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孝敬父母比较好?

2024-01-27 08:54

1个回答
你好!孝道:最基本的家庭美德



  今天,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我省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关注一:现代人的孝道观



  不同的时代对孝有不同的理解。孔子门生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在他看来,最基本的孝是在物质上奉养父母,再往上是为父母争光,不使他们蒙羞,而孝的最高境界是尊敬父母。当然,古代对孝的理解不仅止于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及二十四孝中的故事都表明古代人对孝的理解是有不同层次的。那么,现代人对孝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



  调查:在对孝的理解的首要选择中,有七成多的人认为孝就是奉养父母,其次是尊敬父母和使父母快乐所占比例最高。而对顺从父母、传宗接代和厚葬的选择比例较小。



  点评:养亲、敬亲、悦亲,对孝的这三点基本价值和基本精神的理解,现代和古代是一脉相承的。在我国,赡养父母作为子女的义务被写进法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尊老爱老已成为一种风尚。



  关注二:子女与父母关系的是与非



  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处理子女与父母关系的行为准则。要了解子女孝不孝,就要看一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状况如何。为此,调查组设计了几组问题。



  分家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问题一:分家后,谁来供养父母?



  调查:回答父母自己养活自己的占48.29%;由子女提供粮钱,父母单独生活的占26.56%;子女为父母代耕承包田,收获归父母养老之用的占10.66%;父母在子女家轮流“吃转转”的占7.85%;父母分别由两个子女包干供养的占6.44%;子女出钱将父母送养老院养老的占0.2%。



  点评:父母自己养活自己的这种情况主要分布在城市,因为在城市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有退休金,基本能够养活自己。在农村,最普遍的供养方式是子女提供钱粮,父母单独生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吃转转”和父母分别由子女包干供养这两种方式,虽然这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容易使老人产生过路客的感觉,也不利于老年夫妇的感情交流和婚姻幸福。



  问题二:分家后,子女多久看望一次父母?



  调查:回答每天都看望的占38.67%;五天左右看望一次占20.93%;十天左右看望一次占9.30%;一个月左右看望一次的占11.05%;过年过节去看望的占19.38%;不看望的占0.78%。



  点评:老人最怕孤独,最希望能和子女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受工作、生活环境、人口流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父母能与子女天天见面的毕竟只是一部分。现代社会为人们沟通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方式,那些常在外的游子们,那些忙于工作的年轻人,请你们常回家看看,多打打电话、写写信问问父母。



  问题三:分家后,是否因供养问题发生过纠纷?



  调查:回答发生过的占20.31%,没有发生过的占76.69%。关于发生纠纷的原因,回答没有按时足额供给父母钱粮引起的占15.53%;因兄弟之间在供养父母问题上有矛盾的占32.30%;因父母在处理财产等问题存在偏心引起的占24.22%;因没有照料父母或照料得不满意引起的占16.77%;其他的占11.18%。



  点评:中国家庭传统上实行诸子均分制,强调子女在对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上是均等的,如果有子女认为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存在不均等,就会导致纠纷。这也是为什么兄弟间的纠纷所占比例最高\(56.52%\)的原因所在。



  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问题一:父母与子女间是否发生过矛盾冲突?



  调查:回答没有发生过占28.4%,很少发生的占67.12%,经常发生的占4.47%。



  问题二:矛盾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家庭成员中?



  调查:回答父子之间的占26.63%,母子之间的占18.75%,公媳之间的占9.78%,婆媳之间的占36.14%,祖孙之间的占5.98%,其他的占2.72%。



  点评:我们看到,在共同生活的家庭中,婆媳矛盾高居第一。婆媳关系是最复杂和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关系,难怪民间有“儿好不如媳妇好”的说法。



  关注三:父母眼里的“孝”



  问题一:子女对自己孝吗?调查:父母认为子女“很孝敬”的占32.74%,“比较孝敬”的占44.67%,“一般”的占18.78%,“不孝敬”的占0.76%,“很不孝敬”的占1.02%,其他的占2.03%。



  点评:如果把“很孝敬”和“比较孝敬”归类为孝敬,把“不孝敬”和“很不孝敬”归类为不孝敬,那么,认为子女孝敬的占到了77.41%,认为子女不孝敬的仅占1.78%。看来,大多数父母对子女在孝这个问题上还是满意的。



  问题二:子女不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调查:回答“在经济上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占73.91%,“长期不看望,不照料”的占14.98%,“把父母当佣人,任意役使”的占4.35%,“占用和索要父母钱财”的占0.97%,“对父母训斥,甚至打骂”的占0.48%,其他的占5.31%。



  点评: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老人,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要靠子女来供养,如果子女不供养,他们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大多数老年父母把是否受到供养作为衡量子女孝与不孝的最重要的标准。另外,调查还显示出,训斥、打骂、役使父母等行为是大家深恶痛绝的不孝行为。



  记者孙琳



  故事



  陈有菊:带着公婆去改嫁



  丈夫去世,公婆以后的日子谁来照顾?“我,他们的儿媳妇。”一个普通的丝绢厂缫丝工陈有菊这样回答。那一年,陈有菊33岁。



  1974年,遂宁县丝绢厂女工陈有菊与本厂工人蒋光纯喜结良缘。蒋光纯家境贫寒,作为独子,他们与年迈多病的老父母住在一起。生活虽然清苦,但陈有菊对两位老人孝顺有加,不仅主动承担一切家务,还把家里所有的余钱用来给二老补养身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5月,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33岁的陈有菊独自支撑着这个家。一年后,经人介绍,陈有菊与陈德贤相识相恋。陈有菊只有一个要求,把前夫的父母当亲生父母来赡养。忠厚善良的陈德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这样,陈有菊带着老人和孩子嫁进陈家,与陈德贤及其患病的父亲同吃同住。



  公公患了脑血栓瘫痪在床,陈有菊天天给他翻身、擦身、换衣裤,一日三餐悉心照料,毫无怨言。公公去世后,她把1000多元抚恤金全部给了无收入的婆婆。婆婆身子有病,大小便失禁,她不怕脏不怕累天天换洗。正当陈有菊辛苦地照顾婆婆和孩子的时候,陈德贤的父亲不慎摔倒骨折,又是她不分昼夜地在床前照料,直到92岁的老人安详地闭上眼睛。从1974年到2002年婆婆去世,整整28个年头,陈有菊用自己的真心书写着人间真情。



  李琳: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在四川广旺集团公司赵家坝煤矿,传颂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20出头的城市青年做了熊家的上门女婿,无怨无悔地与妻子一起,赡养半身瘫痪且体弱多病的岳父岳母。



  这个上门女婿叫李琳。27年前,70多岁的退休老工人熊兴安因公致残,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又常年卧病在床。1986和1989年,两个儿子相继夭折,剩下二老和女儿熊永红。“儿子没了,女儿将来又是别家的人。”两位老人越想越觉得生活没有依靠。



  也许是上天眷顾,熊永红遇见李琳。“我愿意做上门女婿,与你终身相伴,共同侍奉你的父母。”1991年,李琳许下誓言。半身瘫痪的岳父行动极不方便,为了让岳父过上舒适的生活,李琳每周都要带着老人到澡堂洗澡,为老人搓背、剪指甲、穿衣服。浴室地板滑,他就扶进扶出。为防老人跌倒,他甚至背着老人几里路来回走,累得满头大汗。岳父岳母牙不好,他就经常买肉回来炖汤、宰丸子,熬鱼汤,想着法让老人吃得好些。老人有支气管炎,久治不愈,他又四处买蜂蜜给老人调养……14年,李琳待两位老人如同亲生父母,从未因家务负担重,经济上拮据而抱怨。有空他就会陪着岳父岳母聊天、看电视、听音乐。老人逢人便夸:“女婿对我们真好,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观点



  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陈德述(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组长\)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农村,孝的核心其实是经济问题。所谓养亲、敬亲、悦亲,最基本的是养亲,在物质上都不能供养父母何来孝?2002年,我回老家重庆南川县,一些农村青年不孝敬老人的事让我很吃惊。儿子、媳妇到外地打工去了,把孩子扔给年迈的父母,老人既要带孙子,又要种地。有点孝心的,每月还知道寄点钱,没孝心的什么也不管。有的人甚至把老人扫地出门,看了真让人寒心。在城市,由于大多数老人有退休金或养老金,情况要好些。



  说到“孝”,如果抛开感情道德的因素,其实是一个如何养老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都是政府的事,在那里,社会保障体系很健全,老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能够得到保障。所以,当前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增强人们的孝道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则要健全法律法规,依法惩治那些不赡养父母、打骂父母、遗弃老人的行为,保障孝道的实施。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中国西部网
相关问答
三字经和二十四孝里同一个孝敬父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1:14
三字经和二十四孝里同一个孝敬父母的故事:王祥卧冰求鲤献母亲。
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父母?
3个回答2022-09-10 13:47
因为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他们是给我们生命,养我们长大的人。对我们的好是毫无保留给予,不吝啬,不求回报付出,最无私。善待他们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他们在,人生尚有来处,他们去,人生只剩归途。...
全文
父爱母爱或小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1 01:34
看电视剧--守望幸福
什么是孝敬父母 ?
1个回答2023-06-19 20:40
孝顺磨旦毁里面第二个字就是顺,孝顺父母最主要的是顺从他们。 做个听瞎备话的孩子。 不让他们为了你担忧,迟明为你生气,这个最重要。
关于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19:01
菽水承欢、菽水之欢、卧冰哭竹、扇枕温衾、扇枕温被、芦衣顺母、戏彩娱亲、承欢膝下。 一、戏彩娱亲 释义:比喻孝养父母。 出处:《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
全文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8:13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
全文
有什么国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2:05
外国养孩子到18岁就可以不管的了,其实很多人到了18岁就迫不及待离开家,要么读书要么打工要么离家出走,挣脱父母的束缚。 孝敬是华人独有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几千年来都是自己养老,当权者给大家洗脑,自己养...
全文
外国人孝敬父母的故事一二则
1个回答2024-01-21 23:31
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而外国人所受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与中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是很难找到这类题材的故事的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3 02:34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
全文
孝敬父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0:13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