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白话文)?

2024-01-19 01:40

1个回答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讳疾忌医”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扩展资料:“讳疾忌医”这个故事中,如果说桓侯有“讳疾忌医”的主观意愿,那么作者是在哪些地方表明或暗示这一点的呢?没有。除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知道自己有病,其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觉察到自己有病。况且,蔡桓公一“体痛”即刻就“使人索扁鹊”,根本谈不上“忌医”!其一“索”字,更可知其求治之心之切。其实扁鹊第四次进见,“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蔡桓公的注意,“故使人问之”,透露出他疑虑自已可能果真有病,这一点也说明他是不“忌医”的。再以常理度之,常人如果真不知道自己有病,身体无明显“贵恙”,大抵也不会轻易相信医生的劝告,并多会怀疑医生的用意,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于癌症(一旦察觉,多是晚期)。当然,扁鹊是神医,蔡桓公应相信他。可他的地位使他养成的脾性加上他自己确实没有察觉自己有病,发病前拒医应该是在情理之中,如此,也只能说他是一个盲目自信、不进忠言的狂徒而已,实在算不上由“讳疾”而“忌医”之人。再者,以其地位之尊,应该不会视自己的性命如儿戏。若真察觉到自己有病,即便再有难言之疾,也大可“秘使人治之”,大不了,自己刀下又多一冤魂耳,何必“忌医”?何曾见过明知自己有病而拒医丧命之君王?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讳疾忌医”不是出自“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也不是“讳疾忌医”之人。

相关问答
求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白话文)
1个回答2024-03-03 05:34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
全文
蔡桓公为什么讳疾忌医?
1个回答2024-03-12 02:31
蔡桓公是个讳疾忌医的人。 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无法医疗;扁鹊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不久田午就病发而...
全文
扁鹊见蔡桓公为什么让人联想到讳疾忌医这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3-04 00:42
因为讳疾忌医这个典故出自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
全文
成语“讳疾忌医”中,扁鹊见的到底是齐桓公还是蔡桓公
1个回答2022-12-03 02:46
是蔡桓公,不是齐桓公
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5 16:32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 扁鹊是春秋时良医,名闻天下。 有一次,扁鹊因事路过齐国,去拜见蔡桓公。谈话中他发现桓公的神色不正,就说:“您患病了!现在病在肤肌,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就要加重...
全文
“讳疾忌医”讲的是哪位名医和蔡桓公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02 23:56
“讳疾忌医”讲的是哪位名医和蔡桓公的故事? 1.张仲景 2.扁鹊 正确答案:扁鹊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出...
全文
蔡桓公讳疾忌医,为什么神医扁鹊也无可奈何,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1个回答2024-03-08 15:36
要把握好量变到质变的时机与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他自己是主要原因,扁鹊也无可奈何。做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
全文
求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白话文)
1个回答2022-09-13 15:28
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有。
求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白话文)
1个回答2023-12-01 07:15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
全文
讳疾忌医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1-22 19:58
  讳疾忌医   读音:huì jí jì yī   释义: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