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滥竽充数作文

2024-01-16 22:25

1个回答
“滥竽充数”的故事家喻户晓,过去多用来批评像南郭先生那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内的人,骗得了一时容,却骗不了一世,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警示后人要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
今日再读,我竟觉得南郭先生固然可笑,而故事更令人深省之处却在于: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用人不察,又不懂装懂,给了南郭先生充数之机;齐闵王则不同,看样子他是懂点吹竽的,一个一个地听或欣赏,南郭先生这次怎么也混不下去了,便有了“滥竽充数”这个故事。
南郭先生何以能瞒天过海,还得到赏赐呢?其根源就在于那个齐宣王良莠不分。“聪明的”南郭先生正是利用齐宣王这一软肋出尽了风头,也正因为齐宣王爱好门面功夫才给南郭先生提供了有机可乘的便利。
南郭先生——一个投机取巧的“寄生虫”,他要生存下来,除了滋生的土壤之外,还需要一把“天然保护伞”,而这“天然保护伞”当然就是以齐宣王为首的那三百来人组成的吹竽队伍。乐队成员明知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滥竽充数”却不检举他,这便为南郭先生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相关问答
滥竽充数和滥芋充数,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4 12:57
应该是滥竽充数,“芋”这个字是错别字。 滥竽充数是有一个典故的: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
全文
滥竽充数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4 22:23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
全文
滥竽充数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4-02-05 13:33
滥竽充数文言文翻译如下: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
全文
《滥竽充数》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07 14:35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
全文
谁能把里面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英文版发
1个回答2024-01-23 19:45
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但是他却不喜欢 合奏,而爱听...
全文
滥竽充数讲了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7 07:00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大意是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
全文
滥竽充数的故事和道理
1个回答2024-01-20 17:24
滥竽充数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求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是清握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终究会败露。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
全文
滥竽充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2:23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
全文
滥竽充数是神话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1-26 00:22
神话故事成语:: 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叶公好龙、天衣无缝、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历史故事成语: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
全文
滥竽充数古文和白话文
1个回答2024-01-18 22:49
  原文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i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