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文言文换夫

2024-01-14 00:19

1个回答
1. 文言文翻译

1.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翻译: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2.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

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

倘若你的狗出去时是一身白而回来时却变成了一身黑,那你难道不同样觉得奇怪吗” 3.有盲子道涸溪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翻译: 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枯扰。

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4.今者臣来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 翻译: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拦行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简败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以上这个故事现在概括为成语:南辕北辙 5.铁杵磨针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翻译: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妇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 求这几句文言文的翻译

提示:这2句话出自与文言文<<;拾金不昧>>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1)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参考译文:

(何岳)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2)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参考译文:

(何岳)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钱相符合,就准备把钱换给这个人.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D 2.B3.D4.(1)这真的是《醉客图》啊,如果不是李叔时,谁能分辨出来呢?(2)这幅图画的是晋代名士闲居时的状态,不是画的醉客。

(3)李叔时是喜爱古代的事物、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正人君子,他的话应该不会虚假,难道是他在品评这幅画的时候正喝得酩酊大醉吗?5.人 之 所 以 异 于 禽 兽 者 几 希/ 庶 民 去 之/ 君 子 存 之 /舜 明 于 庶 物/察 于 人 伦 /由 仁 义 行/ 非 行 仁 义 也。1.1】分 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D项,沉湎,在此处意为“饮酒过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分 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表现众人对李叔时的盲从盲信;④为愚僧照实作答;⑥作者对李叔石的讽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分 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不懂装懂、硬充内行”错,意在讽刺李叔石罔顾事实,指鹿为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分 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非、畴、判断句;(2)宴居、状、句意;(3)妄、岂……耶、酩酊、句子大意。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5.5】分 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断句时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切记,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此题结合文句内容,不难作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这幅画旧时名叫《晋贤图》,画上有穿着古代衣服和帽子的十个人,只有一人举着酒杯要喝酒的样子;其余的人,有的隐藏在茶几后面,有的拄着拐杖,有的似乎在倾听,有的假装睡觉,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写文章,全部都没有喝酒喝醉了的状态。龙眠李叔时见了后说:“这是《醉客图》啊。”

这大概是因唐窦蒙《画评》里有毛惠远的《醉客图》,故用此命名它的缘故吧。李叔时擅长画画,人们所取的他的真迹,没多久就都互相传着描摹写画,城市里的人都传遍了,都说:“这真的是《醉客图》啊,如果不是李叔时,谁能分辨出来呢?”唯独谯郡张文潜和我认为不是这样。

这幅图画的是晋代名士闲居时的状态,不是画的醉客。李叔时改变这画的名字,是为了引出奇异来混淆世人的听觉。

我以前曾听说江南有一个和尚,用钱币得到引度,却从来没有诵读经书。听说有个书生想要向他发难,拜访僧人并询问他:“你也曾经读过经书?”僧人说:“是啊。”

书生说:“ 那我问你《金刚经》共有几卷?”僧人实际上并不知道,终于被它难住了,于是就欺骗书生说:“我今天已经喝醉了!不能再说话了,有机会再说吧。”书生笑着离开了。

这天夜里,僧从邻房那里问知《金刚经》的卷数,第二天清晨书生前来,僧人大声说:“我今天才可以告诉你啊,哪能不知《金刚经》一卷!”书生问:“那到底《金刚经》卷是怎么分的?”僧人一脸茫然,书生瞪着僧人问:“你又醉了?”听得人没有不笑倒的。现在图中这些人都没有罪的状态,却都被说成是饮酒过度。

然后知道以前的传说不是假的了。虽然这样,我害怕李叔时借我和张文潜的不同的议论,也将因为醉而出名。

4. 求文言文高手把下面的东西翻译成文言文~

弟游学大荒,暂宿一夷户,今将更其处,临去欲补房约之华文(英法德西倭大食语皆有,唯欠华文,甚不平),欲遗之以示华夏数千载之文化者,乃欲书古文,无奈不才,写之靡成,唯望诸高士之援,弟不胜感念。

诸客敬启:

盖以建佳境而利众起居故,乃冀君得守如下之约也。

其一,毋吸烟于室。

其二,毋曝衣于室。

其三,毋于旦夜噪而扰他者。

其四,晚食定于戌时整,苟不欲归,则于前日告之。

其五,望客沐于夜,旦则假浴室之时速矣,众得其利焉。

冀君守约,不甚感念。愿君于此乐哉!

本来以为全要翻译呢,开头那段翻译一般才看明白,索性全翻了吧。

5. 乳母获免文言文欲什么意思

(原文)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有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译)汉武帝的奶妈曾在外面犯了罪,武帝要依法处置她,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口舌争辩能办成的事,你一定想获释的话,就在要离开的时候,只是频频回头望着皇上,千万不要说话!这样或许会有一线希望.”奶妈来到汉武帝面前,东方朔也陪侍在武帝身旁,有人对奶妈说:“你太傻了!皇上难道还会想着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雄才大略,性格刚强,对奶妈也有深深的眷念,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马上下令赦免了她.

相关问答
来去自如随心所欲换成成语
1个回答2024-03-07 13:15
为所欲为 [wéi suǒ yù wéi] 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得心应手 [dé xīn yìng shǒu]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
全文
重生换夫记的内容介绍
1个回答2024-02-15 03:31
异世醒来后便是成亲第一天。相公:我是没有办法,才和你成亲。陪嫁丫头:我是没有法子,才陪你的。女主:我究竟是谁?相公:是谁你还不知?陪嫁丫头:是东家不要的小姐/女主:原来是个哑巴。千穿万穿,也没有如...
全文
谁有换夫的经历 和我说说
1个回答2024-02-27 21:37
这个,,,,,,,,,,,,,,你准备换?
得夫如此,妾欲何求,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31 04:46
得如此夫,妾求何欲。能够嫁给这样的夫君,妾身还有其他什么想法呢?
有夫妻对换吗?
5个回答2022-06-03 23:32
你不是圈中人,少有,夫妻不是货物可以随意兑换,夫妻包括感情,家庭,孩子,不那么简单,不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听说过,但是也让人匪夷所思。
夫妻对换
2个回答2023-01-14 21:29
夫妻对换能干什么?自己想想不就明白了吗?!现在好多人的夫妻都对换了的!
哪里有夫妻对换的
4个回答2022-06-12 09:33
你开门见山地这样问道,别人也很难回答你的,这样的事情就是"有"!他们也是私下或者暗地里进行的,你现在站出来公开叫板,不一定会取得好效果的。如果你自己实在想要,还得私下去到处打听的。
夫妻换爱的真实经历
1个回答2024-01-26 03:40
只是夫妻商量好,在与别人互换不要有心里压力,不要影响家庭
功夫换气
1个回答2022-12-08 11:31
在打斗中千万不能换气,万一被人打到肺部,你基本就没气了,而且也不要憋气,那样虽力道大,但持久性不强,换气最好是当你被对方挡住手的时候
有夫妻要换着干的吗?
3个回答2023-03-23 08:16
只要不影响家庭,双方同意又能找到另外一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