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原文_翻译及赏析

2023-12-10 03:20

1个回答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唐代·郑谷《鹧鸪》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写鸟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
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
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 *** 融;
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著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闺中 *** 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 *** 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郑谷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相关问答
笛子曲春到湘江赏析
1个回答2023-10-16 18:07
春到湘江李增光演奏
相呼相应湘江阔下一句
1个回答2023-10-16 12:31
相呼相应湘江阔下一句: 苦竹丛深春日西.
求《阔 的 海》赏析
1个回答2023-09-07 08:55
阔的海 徐志摩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仿派弄四面八方的风; ...
全文
赏析 “苦学” 事例赏析
1个回答2024-03-01 19:17
郭沫若苦学二三事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才学卓著的文豪。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古文 字学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与此同时,他勤奋苦学的精神也十分...
全文
对竹思鹤的赏析(急)
1个回答2023-06-24 17:46
你是不是XNWY的?
竹里馆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2-08 11:14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 王维在这首景色清美如画的诗中,抒发了他置身于大自然的淡泊情志和闲适的胸怀。诗中用“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写景,以“...
全文
如何赏析《江南春》?
1个回答2024-03-24 20:30
《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
全文
苦竹林边芦苇丛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0-21 12:52
苦竹缭绕、芦苇丛生。 苦竹又名伞柄竹。禾本科。秆圆筒形,高达四米。箨鞘细长三角形,箨叶披针形。笋有苦味,不能食用。茎可作造纸原料和制伞尘丛柄派野樱、笔管等竹林。竹子丛生处。 此句处于白居易的风雨晚泊。...
全文
《文化苦旅》赏析或读后感
1个回答2022-12-02 02:28
你不会是百中的吧
咏竹其一其二赏析
2个回答2022-12-14 01:43
上面的意思是那个回答的人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