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帽子文言文答案翻译

2023-12-09 21:54

1个回答

1. 高帽子翻译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 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2. 高帽子原文及翻译

《高帽子》译文:

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曾经有两个学生,初次被任命去外省做官,一同去向老师拜别。老师说:“现在这个世道,忠直之道行不通,见人就给他戴顶高帽子,这样就可以了。”

其中一人说:“老师说得不错,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老师很高兴。等到出了门,他看了一眼同来的同学,说:“高帽子已经送出一顶咯!”

《高帽子》原文:

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即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顶矣。”

《高帽子》出自清,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

扩展资料:

《高帽子》所表现的现实形象

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听吹捧的话,是人性的弱点。正是因为人性有这种弱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给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广阔的市场。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于一时的小人,有几个不是靠溜须拍马起家的?有几人不是靠给人戴高帽而青云直上的?有几人没有一套阿谀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欢吹捧,喜欢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问题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溜须拍马固然可恶,喜爱别人戴高帽者同样可恶。一些文学作品常常把溜须拍马者作为讽刺对象,将那些奴颜媚骨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对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却笔下留情,似乎所有的过错都是溜须拍马者造成的。

其实,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对世风日下,对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篇《高帽》,通过某京官和老师的一段对话,细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态,在举重若轻之中塑造了这样两类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师——作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须拍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着却又“颔其首”笑纳了弟子送给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伪君子的形象。文章针砭世俗时弊,鞭辟入里,力透纸背,是一篇富有喜剧效果的小品。

3. 翻译文言文《戴高帽》

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戴高帽”。

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

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为什么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人呢?”老师点了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我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

后用以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 注释 1.京朝官:在京城朝廷任职的官。

2.某;自称谦词。 3.龃龉:意见不合,不融洽。

4.直道事人: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 5.见:见识。

6.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

7.颔 首:点头。 8.语:告诉 9.止:通“只”。

4. 求 高帽子 的 译文

曾有两个门生 初到外地上任 一起去拜见老师 老师说: 现在的世道真不行 见(到位高权重的)人就送顶高帽子 这样做可以吗?

其中一人说:“老师说的话没有错误,(老师说的真太对对了)现在世上不喜欢被人戴高帽的人 向老师这样的 能有几个呢?” 老师听了很高兴

我理解是 戴高帽就是“拍马屁” 两门生新官上任 想拍老师马屁 老师先脸一黑 做铁面无私状 说自己讨厌谄媚者 学生就顺顺藤摸瓜 夸奖老师人品清高 注意老师的反应 ——大喜 可见老师还是落了俗套

所谓 圣不免俗 这篇讽刺 老师故作清高

还有不明白的 尽管问

5. 文言文 戴高帽翻译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

①谀:奉承。②适:遇到、逢到。③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

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扩展资料

鉴赏

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听吹捧的话,是人性的弱点。正是因为人性有这种弱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给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广阔的市场。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于一时的小人,有几个不是靠溜须拍马起家的?有几人不是靠给人戴高帽而青云直上的?有几人没有一套阿谀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欢吹捧,喜欢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问题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溜须拍马固然可恶,喜爱别人戴高帽者同样可恶。一些文学作品常常把溜须拍马者作为讽刺对象,将那些奴颜媚骨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对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却笔下留情,似乎所有的过错都是溜须拍马者造成的。

其实,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对世风日下,对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篇《高帽》,通过某京官和老师的一段对话,细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态,在举重若轻之中塑造了这样两类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师——作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须拍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着却又“颔其首”笑纳了弟子送给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伪君子的形象。文章针砭世俗时弊,鞭辟入里,力透纸背,是一篇富有喜剧效果的小品。

6. 速求文言文翻译,戴高帽、钥匙尚在、哀溺三篇

1.戴高帽: 原文 有京官出任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则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译文 有一个在京城做朝官的人被派到外地当官,临行时,去告别他的老师。老师说:“外地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一些。”

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应该不会导致意见不一而互相顶撞。”老师生气的说:“我们这些人是该用正直的行为来待人的,为什么要给人戴高帽子呢?”那人说:“天下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像您一样正直的人,有几个呢?”老师听了很舒服,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见识。”

那个人告别出来,对人家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

后用以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 2.钥匙尚在: 原文: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

其人曰:“贼盗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 或问其故? 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翻译: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进京城选官,(他的)皮袋被人偷走了。

他说:“小偷虽然偷走了我的皮袋,但他永远不能得到我袋子里的东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皮袋的钥匙还系在我的衣带上,那小偷拿什么打开它呢?” 3.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蔽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7. 乌重胤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

乌重胤,潞州牙将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师加讨。潞帅卢从史虽出军,而密与贼通。时神策行营吐突承璀与从史军相近,承璀与重胤谋,缚从史于帐下。是日,重胤戒严,潞军无敢动者。宪宗赏其功,授潞府左司马,迁怀州刺史,兼充河阳三城节度使。

会讨淮、蔡,用重胤压境,仍割汝州隶河阳。自王师讨淮西三年,重胤与李光颜掎角相应,大小百余战,以至元济诛。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蔡将有李端者,过溵河降重胤。其妻为贼束缚于树,脔食至死,将绝,犹呼其夫曰:“善事乌仆射。”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十一》)

【翻译】

乌重胤,是潞州的牙将。元和年间,(契丹人成德(河北正定)军节度王武俊(735年-801)长子继任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759年-809年)之子)王承宗反叛朝廷,朝廷派军队加以讨伐。潞帅(昭仪节度使)卢从史虽然已经出兵,但暗中与王承宗互通消息。(因为)当时(宦官左)神策军行营中尉吐突承璀与卢从史的军队相近,(所以)他与乌重胤谋划到卢从史的营帐抓捕他。这天,乌重胤(进行全军)戒严,潞州军队没有敢轻举妄动的。唐宪宗嘉奖乌重胤的功劳,封他为潞州府左司马,升任怀州刺史,兼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后来)恰逢讨伐淮州、蔡州(两地的叛军),唐宪宗命令乌重胤(率军)逼近叛军边境,又将汝州划归给(他节度的河阳)。自从朝廷军队征讨淮西开始的三年间,乌重胤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互为犄角,互相配合,(经过)大小一百多次战斗,最终吴元济被杀。乌重胤因功加封检校尚书右仆射,接着转任检校司空。(当时)蔡州的叛将(吴元济部)有一个叫李端的,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他的妻子被叛贼抓住绑到树上,脔食至死(将她的肉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吃掉,一直到她彻底死掉),(李端的妻子)在将要断气时,还高喊她丈夫道:“好好侍奉乌重胤仆射!”乌重胤得人心就像这样。

相关问答
国等于帽子钱打一成语答案 国帽子钱成语疯狂
1个回答2024-03-10 21:41
根据谜面提示。 卖国求荣, 就是这个成语!
帽子的故事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08 20:29
(1)难堪:难为情。抢眼:引人注目;显眼。 (2)答:“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这是老师的要求。老是这样是为了使安娜不会因为只有自己带着帽子来上课,被同学用异样的...
全文
帽子的故事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1-30 23:43
1)难堪:难为情。抢眼:让亮告引人注目;显键纯眼。 (2)答:“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这是老师的要求。老是这样是为了使安娜不会因为只有自己带着帽子来上课,坦...
全文
幼儿园会动的帽子教案
1个回答2024-01-28 01:56
会动的帽子 衣柜上放着一顶帽子,小猫瓦西卡蹲在衣柜旁。沃夫卡和瓦基克正在桌子旁边画画,突然,他们背后“扑”的一声,不知什么东西掉到地上了。两个男孩回过头去,看见地上有一顶帽子。 ...
全文
帽子上的花纹手工活动教案
1个回答2024-01-23 08:34
漂亮的帽子教案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形与色的运用。 2、认识常见的颜色、材料进行制作粘贴。 3、尝试用自己的巧手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帽子,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
全文
帽子的故事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07 13:39
(1)难堪:难情抢眼:引注目;显眼 (2)答:每同必须戴顶自喜帽且要越新奇越师要求使安娜自带着帽课同用异眼光看痛苦尴尬 (3)答:描写反映安娜害怕复杂情 (4)安娜竟站起身身边朋友愉快聊起脸再着往治疗...
全文
帽子的故事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06 00:36
1.帽子(就这两个字,题目都说是帽子的故事) 2.时间顺序,条理清晰。文章有三层,第一段结尾划一层,第四段结尾画一层,(第一层讲的是安娜头发掉光了要带帽子,但是太显眼了,/第二层讲的是老师让同学们都...
全文
帽子的故事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15 07:22
1.帽子(就这两个字,题目都说是帽子的故事) 2.时间顺序,条理清晰。文章有三层,第一段结尾划一层,第四段结尾画一层,(第一层讲的是安娜头发掉光了要带帽子,但是太显眼了,/第二层讲的是老师让同学们...
全文
幼儿园手工帽子教案
1个回答2024-01-25 09:18
1 幼儿园手工...
全文
帽子的故事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1-20 14:25
(1)难堪:难为情。抢眼:引人注目;显眼。 (2)答:“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这是老师的要求。老是这样是为了使安娜不会因为只有自己带着帽子来上课,被同学用异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