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全文翻译

2023-12-04 07:04

1个回答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作品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扩展资料: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不约时间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并与小儿关系很好。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有杨梅。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
相关问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说
1个回答2023-11-23 17:46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杨氏之子(杨家的小孩子)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您家养的禽鸟呀。这里“夫子家禽”意思是夫子家里的鸟,而不是现在常说的鸡鸭鹅这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出自《杨氏之子...
全文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话出自哪儿?
1个回答2022-11-13 20:01
这句话出自《杨氏之子》,以下为全文及译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梁国...
全文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一处停顿
1个回答2022-12-17 03:10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此句出自《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全文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如何停顿
1个回答2022-12-18 06:46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说明:此句出自《杨氏之子》,赞扬了杨氏之子反应敏捷。 说明:现在的家禽,指的是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但在这句话中,:“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
全文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怎么停顿读
2个回答2023-05-03 20:06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夫子家禽。”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8-23 20:47
儿是指杨氏之子,意思则是杨氏子思维敏捷,迅速回答:“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该怎样断句
1个回答2022-12-13 20:05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停顿(超急)
5个回答2022-12-15 14:16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②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义:“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3-03-07 01:01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曾听说孔雀是夫子养的宠物。
杨氏之子里面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夫子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12-15 07:15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