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规律,举一反三——《庖丁解牛》教学心得

2023-12-04 05:02

1个回答
       

        这两天在给三个班的学生上了《庖丁解牛》这一课,每上完一次都有一种新的收获,每上完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对板书的设计,我非常满意,忍不住跟学生们炫耀,有的学生立刻在下面说:老师你这是不是就叫做踌躇满志,我对孩子伸出大拇指:看来你们已经会学以致用了。

        以前再讲这篇文章时,只是把重点字词带着学生梳理一下,然后总结归纳成语的含义,再解读一下养生的意思就差不多了。上周二由于一位同事要上示范课,在教研组会上,大家集体备课。我受到庄老师的启发,从成语入手解读本文内涵,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庄子的思想。

        于是这堂课我就在梳理完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带着学生们由成语入手,一起深入探讨和理解庄子在这个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我先让学生们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他们迅速找到: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我又带着学生解读“技经肯綮而未尝”和庖丁杀完牛后的动作描写,补充了切中肻綮、善刀而藏两个成语。通过成语不难发现这些成语不仅反应出庖丁解牛的全过程,还深刻体现了庄子的思想。

          首先我从庖丁解牛的解字入手,问学生庖丁解牛中的解能不能换做“杀”和“宰”为什么?学生们马上回答出:“解”用词文雅,突出了庖丁的技艺高超,而“杀”和“宰”就显得普通而血腥。我趁热打铁接着问:庖丁解牛的技艺一开始就这么高超吗?学生立刻回答不是。他们从文中找出“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从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庖丁用了三年时间。学生们一下发现庖丁这其实就是认识规律的过程,正是因为他了解了牛的内部构造,才能做到后来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光了解牛的内部构造显然还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还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关键处,庖丁每到牛的筋骨交接处,他用刀非常小心,不用刀触碰这些地方。这就是切中肯綮,这也是庖丁掌握规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庖丁用了19年时间,杀了数千头牛,他才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由此可见规律的发现和运用不是轻而易举的。

        在文言文学习中规律也随处可见,我给学生们举了“于”的例子,于出现在文言句式中,于即是状语后置句的标志,也是被动句的标志,我们怎样判断呢?我举出《师说》中“不拘于时,学于余”,《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诚恐见欺于王”,《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还有我们平常说的“受制于人”,让学生们总结规律。学生们讨论后,他们总结出当于翻译成介词“在、从、比、向、到”的时候,这时“于”跟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修饰前面的动词,翻译时要把它提到动词前面,这时它就是状语后置句的标志。当“见……于”、“受……于”时,于表被动。“不拘于时”这句话也是被动句,主语李蟠是动作的承受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我们只有像庖丁那样认识和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完牛后,庖丁踌躇满志,我问学生他这是洋洋自得,喜形于色吗?学生马上说不是,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他们还找到文中“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来说明庖丁并没有骄傲自满。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要想获得这种精神上最高层次的幸福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当你通过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后,会带给你无与伦比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善刀而藏表面上看似一个动作和细节描写,却反映出庖丁很高的职业素养。同时告诉我们做事要认真投入,善始善终;做人要低调谦逊,方得始终。

      工作以来至少讲了四五次《庖丁解牛》,感觉这次是我讲得最畅快的一次。我也似乎进入到庖丁游刃有余的境地,带领学生们在庄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中畅游,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如果不是因为同事要上展示课,如果没有大家探讨和研究,如果没有庄老师对这篇文章的深入挖掘,我想我还会停留在以前浅层次的解读上,想想都觉得可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永远在路上……

       

         
相关问答
游水之道――掌握规律犹如庖丁解牛
1个回答2023-11-30 08:28
游水之道――掌握规律犹如庖丁解牛 吕梁的景色优美,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吕梁去采风。他们来到一座山间,只见巨大的瀑布从三千仞高的山顶冲入潭中,溅起的水汽可以飘到40余里外的地方。瀑布下面形成了一条...
全文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
1个回答2023-11-28 19:50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解牛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养生主》。该成语一般在句中作宾语...
全文
如何掌握句子重音的规律
1个回答2024-03-05 19:33
判别句子重音是正确朗读英语句子的关键之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一般性原则 在通常情况下,实义词即表达明确概念的词通常重读。根据这一原则,应该重读的词为: 名词 代词——指示代词、...
全文
关于掌握规律方面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7 04:32
顺理成章...整齐有序...井然有序
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还是规则
1个回答2023-06-24 03:18
大自然的规则应该就是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吧 大自然规律是物质运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生产关系与生...
全文
怎样掌握规律?
3个回答2023-03-19 02:50
规律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慢慢掌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对错的唯一标准。 或者请教别人。科学的认识能指导实践。。。
庖丁解牛的庖丁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17 20:26
庖:厨艺、厨师。。 丁:人口,人员,对从事某类工作的人的称呼。这儿丁是厨师的名字。 庖丁,从事厨艺类工作的人,即厨师,《庄子·养生主》中魏文惠王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带给我们的启示,庖丁解牛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5 17:29
1.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启示了养生之道,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2.《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
全文
关于掌握规律 化难为易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31 01:49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必由之路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变化无常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
全文
掌握规律 化难为易方面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8 10:44
举一反三 化繁为简 删繁就简 窥一斑而知全豹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