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打鼓说书

安徽天门山神鼓的故事谁知道?
1个回答2024-01-29 13:27
一个问“你知道天门山神鼓的传说么?”一个说“听过一些,传说那是一个神奇的鼓!”神鼓就是神奇的鼓?这解释完全没毛病!
求安徽大鼓书 其他大鼓书
1个回答2022-05-10 05:51
你要什么?曲子名?还是词?还是资源?
打鼓--越来越好,一个儿童六一打鼓视频。
1个回答2024-02-20 20:39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没有一个地方不敲锣打鼓,在学校,小明和小水也在敲锣打鼓,小明在吹喇叭,小水在打鼓,他们又回家拿来十支花,再把教室擦的干干净净。
凤阳花鼓简谱(安徽民歌)
1个回答2024-01-21 00:36

  《凤阳花鼓》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安徽民歌,下面就来看看闪靓儿童网整理的歌曲简谱吧。

  歌词

  左手锣 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啊 咿呀哎呦

  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飘 得儿飘

  得儿飘 得儿飘飘飘一飘

  得儿飘飘飘一飘

  凤阳花鼓 安徽曲种。

  形成于安徽省淮河两岸。明清两代,由于凤阳一带是“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的长年灾区,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唱乞讨。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清人赵翼《陔余丛考》中《凤阳乞者》条写道:“江南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老幼男妇,成行逐队,散入村落间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间始回。”当年凤阳花鼓演唱者多为妇女,往往是姑嫂二人对唱。一人系细腰鼓,一人提碟形小锣,称为花鼓女。演唱时,一般是二人坐在一条板凳上坐唱,段落之间敲锣击鼓,无丝弦伴奏。后来又演变出一种双条鼓代替细腰鼓,即演唱者左手执小鼓,右手持双鼓箭击鼓。花鼓艺人从各地带回了多种民间歌曲和音乐,逐渐丰富了凤阳花鼓的声腔,并演变出多种歌舞形式,但都以传统的花鼓调为基础。最原始的唱词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传说这首歌词是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凤阳之后传唱起来的,含有动员贫苦农民揭竿而起的意思,因而代代相传。凤阳花鼓流传南北很多地区,对各地的曲艺在曲调、表演形式等方面都产生过一些影响。凤阳花鼓没有长篇传统书目,演唱内容多为爱情故事。唱法比较自由,重点词句可以重唱,有时连说带唱。


安徽六安一面包车内4人因何死亡?
1个回答2024-02-16 22:47

安徽六安一面包车内4人死亡, 警方:已排除刑案可能。

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金安分局官方微博截图。

8月20日消息, 据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金安分局官方微博消息,19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淠东乡发生一起面包车意外事故。事故发生时,车内有5人,其中4人已经死亡。警方称,其中一名死者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其他三人正在检验中,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金安分局在通报中称,8月19日7时20分许,六安市金安区淠东乡派出所接报警电话,淠东乡海潮村至马头镇崔店村交界处的通村公路一辆面包车(东风牌7座面包车)发生人员伤亡意外事故。接报后,民警和120救护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发现车内5人,其中4人已经死亡(含驾驶员)。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区公安分局、淠东乡等负责人立即赶往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

当日下午3时18分,经法医检验,其中一名死者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其他三人正在检验中。伤者生命体征平稳。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公安部门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来源:新京报

安徽六安霍邱
1个回答2024-03-20 21:39
你要准备干什么

临水有
安徽六安一面包车内4人因何死亡?
1个回答2024-02-22 15:54

安徽六安一面包车内4人死亡, 警方:已排除刑案可能。

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金安分局官方微博截图。

8月20日消息, 据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金安分局官方微博消息,19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淠东乡发生一起面包车意外事故。事故发生时,车内有5人,其中4人已经死亡。警方称,其中一名死者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其他三人正在检验中,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金安分局在通报中称,8月19日7时20分许,六安市金安区淠东乡派出所接报警电话,淠东乡海潮村至马头镇崔店村交界处的通村公路一辆面包车(东风牌7座面包车)发生人员伤亡意外事故。接报后,民警和120救护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发现车内5人,其中4人已经死亡(含驾驶员)。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区公安分局、淠东乡等负责人立即赶往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

当日下午3时18分,经法医检验,其中一名死者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其他三人正在检验中。伤者生命体征平稳。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公安部门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来源:新京报

给六年级孩子鼓励的话
1个回答2024-02-14 06:07

给六年级孩子鼓励的话如下:

1、你有积极进取的态度,但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你有争优当先的目标,但又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你机灵好动,但往往不注意场合与分寸。愿你勤奋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学生。你脑子灵活,你待同学真诚坦率,劳动积极肯干。相信你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学习状况。努力吧,别埋没自己。

2、你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热爱集体,关爱同学,工作负责是你的美德。你知道吗?上课不专心听讲,会拖你学习的后腿。愿你利用假期广泛阅读,提高习作水平。

3、你为人正直真诚,集体荣誉感强。你积极劳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如果你能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相信你会取得好成绩的。

4、其实你很聪明,学习有一定的能力,课堂上有时踊跃发言,语出惊人,真为你高兴。如果你能和勤奋交上朋友,你的成绩会进步的。相信你会给老师和同学带来惊喜。

5、你的表现很不错,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多多思考课外广泛阅读,好成绩会和你交朋友的。赶快行动吧,等待你的好消息。

6、上课听好老师讲的每一节课,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更多的希望。好好学习吧,知识永远是最强的力量。

7、孩子,虽然你的成绩可能不太理想,但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即使你的努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你还是有尽力,我很欣慰,希望你能继续加油,不要放弃学习的希望。



安徽大鼓的表演形式
1个回答2022-05-08 05:41

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市的广大城镇与乡村。其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 大鼓的唱腔音乐结构为板腔体,唱腔曲调多源于流行地的民间音乐及地方小调,并用当地方言语音演唱。音乐唱腔是区别不同大鼓曲种的主要标志。

安徽大鼓的发展历程
1个回答2024-01-12 18:16

台下听众忘了上厕所马云成1942年出生在合肥,是悔蚂地地道道的合肥人。父亲、叔叔都是庐剧艺人,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喜欢具有安徽特色的曲艺。“上学的时候,学校旁边有说大鼓书的,每天上晚自习时都偷偷跑出来听,越听越喜欢。”那时,他不但喜欢听,还喜欢自己说,经常听别人说过后,回到家自己就来上一段。
1962年,马云成高中毕业后,来到肥西县曲艺团拜师学艺,他对鼓书的爱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由于他本身就有些基础,再加上天资聪颖,一年以后,就已经出师开始独立表演。“第一次登台还真是害怕,既怕说不好,拢不住人,又害怕被师父批评,那可是第一次啊,所以很紧张。”说到第一次登台的经历,老人似乎还有些羞涩,碧尘埋“当时台下有100多名听众,不过还好,第一次表演反响就不错,没给师父丢人!”
从1962年至今,马云成与大鼓书相依相伴走过了45年。当问起说大鼓书难不难时,他向我们说起了大鼓书的“道道”来:“我们说大鼓书是挺难的,除了讲究唱腔,还讲究八个字:高低平仄,喜怒哀乐。要做到这八个字,就不容易了。讲故事要用情节套住人,这叫‘小绳子’,书末还要抖包袱,我们叫‘帽头’。”说到这些,马老很精神。“我们老话讲得好,叫先下通天柱,后定八根桩。还要摆起八卦龙门阵,绕上九连环,把观众都拢住,这就是功夫。”
就这样,马云成一路走一路说,把大鼓书说到安徽的每个角落。他平均一场都要唱上三四个小时,最多一次唱到12个小时不间断。“不是吹牛,我说书的时候,要是我不卖个关子,休息休息喝口水,听的人连上厕所的都没有。我师父是第一把鼓条子,我师爷是第二,我就是肥西第三把鼓条子。” 仍有好多年轻人来兄和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马老因为家里责任田无人管理离开了曲艺团,回家后,他做起了炮竹生意。但是对大鼓书的热爱,让老人还是舍不得放下“鼓条子”,只要有闲暇时间,老人就摆上大鼓,给附近的居民唱上一段。“我说书的时候有好多年轻人来听,有个开出租的司机师傅跟我说,一到我说书的时间,他就把车开过来听,听得都忘了要去做生意。虽然我们讲的都是老调调,可这毕竟还是跟老百姓离得最近,还是有人喜欢的。”
现在,马老还把鼓书进行了“改良”,他还为自己生活的园区、社区编写了门歌《歌唱蜀山产业园》和唱词《蜀新苑小区新面貌》,为群众说说生活的变化。他说的书,群众都爱听,前段时间,他在山湖新村就连说了18场,而且每场的开场词都不一样。
看着马老对说书如此“痴迷”,儿女们有些担心:“毕竟老人年岁大了,每次的唱词都要强记在脑子里,一场唱下来就要几个小时,我们心疼他的身体。”每次,都是马老的老伴去做儿女的工作:“你爸虽然说书是累,可他就喜欢这个,他说书自己也开心。” 想找个好徒弟很难
当问到安徽大鼓书前途的时候,马老深吸了一口烟,神色有些犹豫,“这个我也说不好,大鼓书毕竟市场比较小,光靠几个说书艺人想把他发扬光大真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马老说,以前一起说书的人要么就去世了,要么就转行了,他到现在也没有收徒弟,因为爱听的人有,可真能定下心来学的却很难找。“现在不是流行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吗,大鼓书就是这种遗产,只要有大家的支持,我相信大鼓书的香火就不会断。”
蜀山区文化馆的姚晓肖馆长,他表达出了忧虑:虽然有不少人还是喜欢听安徽大鼓,但是毕竟能拿鼓条子的人越来越少了。
学习大鼓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而且收入菲薄,很难吸引年轻人来学习这种曲艺;鲜明的地方特点,浓重的地方口音,使这门艺术只能在本省内流传,难以走向全国;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使听众也越来越少。姚晓肖认为,种种不利因素都制约着安徽大鼓的发展,使其面临着“断档”的危险,一旦这批老的艺人故去,很可能就没有人能再敲响这面大鼓了。
现在文化部门也在想办法扶持这门古老的艺术,不仅在物质条件上予以支持,而且也在想办法寻觅好的苗子,来向马老等艺人拜师学艺,希望能将这面大鼓越敲越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