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一故事而得名的六尺巷位于

2023-12-02 11:54

1个回答
因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一故事而得名的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
这句话出自清朝的一代贤臣张英写的一首“让墙诗”。
意思是:千里之外写信只是为了一堵墙,让他三尺又能怎么样。
原文: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译文:千里之外写信只是为了一堵墙,让他三尺又能怎么样。万里长城今天还在呢,但是当初命令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
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相关问答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1个回答2024-03-15 17:15
讲的是邻里之间要谦让,用现在时髦的话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全文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完整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15:01
1、版本一 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据说当年郭家邻居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不可开交直至上了公堂。 地方官畏...
全文
让墙三尺又何妨讲的是()时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23 23:40
清朝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
全文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03 05:15
直译就是:从很远的地方写信回家只为了一堵墙,让给他三尺长的地方又能如何呢?意义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六尺巷是什么?
3个回答2023-11-16 04:21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
全文
关于六尺巷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2:58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 六尺巷牌坊 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
全文
六尺巷道是不是典故
1个回答2024-02-27 03:45
  六尺巷道是典故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同为显...
全文
六尺巷道是不是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09:32
  六尺巷道是典故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同为显贵...
全文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22 23:12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意思是:从千里之外给我寄一封信就为了邻居修墙占了我们家的地,就是再让他们家三尺地又有何妨呢? 这句话就是在讲邻里之间要谦让。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1-24 21:12
哪位老师知道第一句到底是:一纸书来只为墙,还是千里修书只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