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始反驳家长了?家长要怎么做呢?

2023-11-22 10:28

5个回答
有耐心就听听孩子的心思,没有耐心还厌恶孩子的态度,就斥责孩子的行为。
反驳要考虑其观点是否正确,我认为聆听孩子的观点也是父母应该做到的,如果不对,就要及时纠正,如果感觉有道理就要积极鼓励。
孩子反驳家长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只需要打一顿就可以解决问题,让孩子明白顶嘴的坏处。

如今在家上网课,孩子不仅增加了向我问"为什么"的机会,还增加了向我反驳的机会。看着孩子瞪着眼睛,努力争辩又说不清话的样子,真是让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孩子反驳家长,会让不少家长觉得不舒服,觉得孩子不听话不乖巧,甚至不懂事,但一方面家长也承认孩子聪明。我亲戚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孩子成绩好听话,一个男孩子比较调皮经常顶嘴。在学习的时候,亲戚会夸女孩子乖巧,但在与人说话的时候,亲戚会说女孩子不如男孩子聪明会说话。

由此可见,当孩子开始反驳家长的时候,我们不要先着急生气,也不要觉得自己的"家长权威"受到影响,而是应该觉得开心高兴,因为孩子懂得思考,有所成长。专业来说,那是孩子"批判性思维"的萌芽,我们要好好呵护。

"批判性思维",不等于挑刺、找茬

孩子与家长反驳,有些家长就觉得孩子在挑刺、找茬、顶嘴。其实,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

批判性思维亦是反思性思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提出。他将"反思性思维"定义为: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知识采取的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简单来说,"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是分析判别、评论好坏的意思,不是对错误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不是在指责我们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再者,我们家长的想法、言论、行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孩子批判我们的所行所言,更多代表他在判别、评论我们好坏的意思,在代表他在思考、观察,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合理的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另外,孩子开始反驳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个体现。3岁之前,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话。3—5岁孩子就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候孩子个人意识开始觉醒,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着自己的是非判断,随着表达能力增强,自然会开始反驳我们。有些孩子不反驳,只是因为顺从惯了或者因为思考能力较弱、表达能力较弱。

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反驳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自动产生联想只觉得孩子是在顶嘴、找茬,不尊重父母,不懂礼貌。凡事都有两面性,在被孩子"怼"得说不上话而觉得生气的时候,应该多想想孩子反驳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是成长的开始。

"批判性思维",对孩子的成长极具重要性

孩子的反驳,体现了孩子"批判性思维"在萌芽。很多家长可能第一次听这个词,但这并不陌生。我们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具备思维敏捷、灵活说话、逻辑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存在就离不开"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反思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一是自我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即"一日三省",二是反思他人的言行举止是不是对的。这种自我反思能力,在许多名人身上都有。像牛顿的"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发现了万有理论,伽利略反思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快慢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理论,在比萨斜塔做实验论证自己与之相反意见是正确的。许许多多的名人,敢于批评、敢于反驳,那样不是人人亦云的精神令人向往,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所有人都一开始都有批判性思维,但随着年龄增长、性格影响、环境影响,便不再主动反驳。像在课堂上,老师写错了生字、公式,鲜有学生指出错误, 因为他们害怕,不敢反驳,因此缺少自我反思的能力。

2、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敏捷的思维和高情商等优点都缺少不了会观察的眼睛和会观察的大脑。这观察能力能让孩子自己收获比他人更多信息,从此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和更机智的反应。当孩子开始反驳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注意到家长所说所行所想与周围所说所行所想的不同,一是得于平时的观察,二是得于认真对比了两者之间的不同即观察。如果孩子持续拥有批判性思维,就会不断地观察周围事物,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会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对比,最终观察能力不断提高。

3、批判性思维有助于锻炼孩子知识分析和运用能力。

孩子反驳代表孩子在思考,这种思考过程中带着对知识的分析以及运用。比如孩子听大人说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后问"为什么天上有9个太阳,不是只有一个一个太阳吗?"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用现实中看到的"一个太阳"来与故事中"九个太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运用现实生活中所学的知识、所看到的现象来区分故事中虚假的事情。孩子们除了会用所学所听所闻区别真实与虚假,还会去区别事实与观点。当孩子反驳我们家长的时候,大多时候是在辨别一些事情,更是在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学以致用。其实,我们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就从呵护孩子"批判性思维"开始。同时,当孩子将知识分析并运用到生活中,也是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过程。

智慧三招,呵护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如此重要,但常常被我们不知不觉中给"消灭"了。如今,呵护"批判性思维"对孩子来说迫在眉睫。以下,便给大家提出三招呵护做法:

1、父母要放下权威,多倾听孩子想法,与孩子合理讨论,以理服人,给予孩子良好的表达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引导,而不是教导。我们一味地用自己过来经验之谈教育孩子所谓的"真理"其实是很不靠谱的。因为"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我们所说的真理也可能化为谬误,孩子的谬误也可能化为"真理",要想孩子真正把握真理就需要反复实践和不断探索。当孩子反驳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先冷静,想一些有利于孩子教育的话,或

者想想"我生气地说他错了,对他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问题。除了生气的时候冷静,平时也要多多放下父母权威,在与孩子争辩问题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一个学者学习,少用"不对"、"不允许"的语言。当孩子反驳想法,与其生气不如多倾听孩子想法,换位思考就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想了。当孩子反驳原则性做法时,我们要多与孩子交流 ,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不是简单一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2、教会孩子用友好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给予孩子良好的表达环境是重点,教会孩子用友好态度表达自己想法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忙碌的生活使得家长们些许烦躁,孩子一不小心的"反驳"可能点燃家长的火药。另外,"批判性思维"不等于挑刺、找茬,所以教孩子用友好态度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比如用"爸爸妈妈(称呼),我不同意刚才的说法,我觉得应该是……,因为……"代替"不是!就是……才对的"。

3、教会孩子用事实和逻辑支撑自己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的结果体现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在表达的时候体现了孩子的思维过程。有些孩子因为始终"反驳"不正确,不能受到周围人的肯定,而失去了勇于"反驳"的信心。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用事实和逻辑支撑自己的观点。虽然孩子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较弱,但是在同龄人来说能运用事实和逻辑来表达观点的时候,就已经不错了。我们重点不要聚焦孩子批评思维的技能水平,而是重点培养孩子愿意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兴趣,让孩子掌握大方向地去思考去批判,其余地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探索。

研究表明,语言发育良好、口齿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敏捷、精确,是孩子敏锐思维能力的表现。同时,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同时促进大脑发育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与智力形成一个循序,相互影响。这个循环必然存在,至于这个循环是恶性还是良性,则取决于我们父母的做法是"呵护"还是"毁灭"。

孩子开始反驳家长了,说明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给孩子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会更好。
相关问答
对于为了反驳而反驳的人要怎么办?
2个回答2022-12-21 21:10
习惯性反驳,就是俗称的“喜欢刷存在感”。往往是这类人缺乏关注、不够自信等心理因素造成的,通过反驳来得到满足。跟这类人相处,不要顺着对方的思路辩驳下去,不争强好胜,反而让对方觉得没劲。平时若有机会,可以...
全文
怎么反驳,
3个回答2022-05-27 22:05
就问你,值得么? 你要别人喜欢你,你就得放弃自己的去讨好别人。这样说吧,很划不来的! 怎么反驳!你就告诉他,我是我,我不是为别人活是为自己活!
怎么反驳?
6个回答2022-05-30 21:35
不用反驳的,如有耐心的话,和他们沟通沟通,说明你的穿着只代表个人喜好,并不能说明其它.要不下次去同学或朋友家尽量别穿着太张扬.和朋友在一起聚会时,或属于自己的空间时再穿.省得让自己或他人不开心,一切都...
全文
反驳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5-30 21:35
反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ǎn bó反驳,意思是指提出反对的理由辩驳;反对;犹言对立,矛盾。语出《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伊五帝之不同礼, 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
有人反驳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05 23:25
反驳,指提出反对的理由辩驳;反对;犹言对立,矛盾。语出《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伊五帝之不同礼, 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 也就是说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或意见。
反驳的意思
3个回答2022-09-14 21:16
反驳:用自己的观点否定别人的观点。近义词:反对、驳斥。例句:他马上反驳:"不是这样的!"
无法反驳的话,你听过哪些
1个回答2022-12-19 02:45
行行行,你都对
形容“反驳”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9 07:05
办排众议【拼音】:lìpáizhòngyì【解释】:力:竭力;排:排除。竭力反驳、排除各种意见。【出处】:宋·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全文
如何对待孩子同大人反驳
1个回答2024-02-24 02:19
要留给自思考间想要肯定孩确千万能全盘否定反驳指
如何反驳老师
1个回答2024-02-27 04:36
老师说的是什么话 如果他的话确实有问题 你可以据理力争,我们要坚持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