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故事(2)

2023-11-09 21:51

1个回答
        陶行知认为,教育孩子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块糖的故事”。这四块糖就是“关爱”、“宽容”、“信任”、“激励”。它告诉我:一次很简单的遇见,一次爱心与尊重的呈现,一次智慧的精心处理,既成就了故事的主人公,也给读到这个感人的故事的人以永远的记忆。

                  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做校长时,看到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几个男生,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做为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学生的资质相差不大,只是许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开发出来、引导出来,不良的学习习惯和错误的学习方法没有被及时纠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颗爱心,像陶行知先生那样,随时为他们准备“四颗糖”。这四颗糖是:尊重和理解之糖,信任和支持之糖,赏识和鼓励之糖,宽容和体贴之糖。
相关问答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0 16:33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教育读后感。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
全文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作者简介
1个回答2024-01-21 10:49
方明,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院长、总规划师,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获奖作品: 1 《融情村——华人学者聚会中心设计竞赛》获首...
全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作文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1 19:52
围绕他的主要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三合一“的教育主张来展开论述,也可以提到他的教育方法,”三颗糖的故事:要学会赞扬孩子,寻找孩子的优点
陶行知教育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21:19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
全文
陶行知教育名言
1个回答2022-09-17 13:11
教育是立国之本
陶行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出自哪?
1个回答2024-04-11 01:44
陶行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出自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爱的教育;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爱的教育(青少年版)》由亚米契斯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爱的教育(青少年版...
全文
陶行知校长如何教育打架学生?
1个回答2024-01-22 11:50
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
全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个回答2024-03-11 06:50
【答案】:⑴生活即教育。①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说,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②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
全文
陶行知的四糖故事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
1个回答2024-01-26 21:31
宽容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走进学生心中的教师,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大师。教师对犯错学生的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并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从而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毛病。 陶行...
全文
四块糖果中陶行知是如何教育那位想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的?你如何看待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的?
1个回答2024-02-16 23:58
尊重学生、巧妙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且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