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几岁创业

2024-03-06 14:47

2024-03-06 16:43
无论是牛根生个人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突破,还是蒙牛的诞生、发展和不断超越,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力。我们从牛根生身上,感受到了一个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正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成就了蒙牛。 牛根生的逆向思维的形成,首先是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牛根生曾经回忆说:“我母亲给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两句影响他终生的话都体现了与传统观念相反的一种逆向思考。后来牛根生遇到难题解不开时,总会首先想到“要想知道,打个颠倒”这句话,启发他的思路向着与常人相反的方向思考。他在伊利时,经常把奖金主动分给部下,显然也是受到“吃亏是福”这句话的影响。 牛根生的逆向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性格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叛逆的特性。牛根生回忆:“我十几岁时,性格非常叛逆,也许你不知道,我就是那种”小混混“很多人围在我边上,逆向思维、离经叛道、打破规则、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等等,都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 成年之后,牛根生以逆向思考为显著特征的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尤其是离开伊利之后,牛根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以往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感性的冲动少了,理性的思考多了,性格逆而不叛,思维方式“离经”而不“判道”。 现在的蒙牛总部办公大楼旁竖着这样一个企业文化牌:“超乎常人想象的关怀,是明智;超乎常人想象的冒险,是安全;超乎常人想象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体现了牛根生既善于打破常规,而又理性、务实的创新思维特点。 牛根生以逆向思维为思考的起点,在维度上扩展并延伸到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特质,用他的话概括就是善于“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并且运用到蒙牛的创业和经营实践之中。可以说,蒙牛取得的超常规发展其实就是牛根生创新思维的成果体现。 二、牛根生创业中的逆向思维“过程颠倒”--先建市场,再建工厂 按照一般创办企业的思路,首先要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产品才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场。如果按这样的思路运作,也许蒙牛今天仍然像一头牛在慢行,绝对不会跑出“火箭”的速度。但牛根生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市场营销推广之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在没有一头奶牛的情况下,牛根生用三分之一的启动资金即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形成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都知道了“蒙牛”。 接着,牛根生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新的产品,然后再与国内的乳品厂合作,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借鸡下蛋”生产“蒙牛”产品。蒙牛把这种“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与销售在内,生产加工在外--的企业组织形式,称作“杠铃型”。 通过这种逆向运作,在短短的二、三个月的时间内,牛根生盘活了近8亿元的企业外部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扩张。半年之中,在中国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中,蒙牛由千名之末蹿升至第119位。2000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是1999年的6.7倍,销售额居全国同业排名第11位;2002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是2000年的8倍,蒙牛总资产达11亿多元,主厂区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形成年产液体奶、冰淇淋各20万吨的生产能力。 蒙牛有了自己的工厂后,“虚拟联合”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延伸。目前,参与公司原料、产品运输的6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为公司收购原奶的500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起来总价值达5亿多元,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 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蒙牛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