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要“吃苦”!不主动吃苦,将来就要被动受苦

2024-01-10 10:21

2024-01-10 14:17
现在很多年轻人,吃得好,穿得好,就是心理特别苦。 各种心理的疾病变成的很多年轻人的杀手。

这里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年轻人主动吃苦太少了,所以只能被动受苦了。

做事太少,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勇气和信心的缺失,抗挫折能力几乎没有,老师一批评,心里就受不了,要死要活的。 遇见一丁点事,就担心、恐惧、害怕,搞到最后就出现心理问题。其实出现心理问题,这和信心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年,由于信心缺失,而酿成的心理问题数不胜数。

《中庸》讲人要要有三达德——智、仁、勇,这三种力量,刚好可以对治《大学》里所指出的四不正——忿懥、恐惧、好乐、忧患。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智慧、仁爱和勇气,去对峙负面情绪。

人本身是很有信心的,像《六祖坛经》说的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本身充满了信心,只可惜有了情绪、害怕、担心、忧虑等等,挫损了我们的信心。

所以,现在很多孩子,因为信心缺失以后,造成的心里问题,困扰着很多很多年轻人。那我们就应该找一个对治的办法, 最好和最有效的就是办法,就是增加信心,增加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吃苦”干活。

我有一个朋友,南京审计大学的贾小明老师,他说他以前上课,没人来听,听了以后,很多人也听不懂。后来他发现大部分孩子是“缺德”,也就是心里没力量,所以他就让这些学生先去做义工,干活,“积德”。后来他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积德”,学生再来听课,效果都非常好,来的人也很多了,也都能听懂了。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只有孩子们的心之力量。

我自己带孩子也是, 凡事 遇见上课坐不住的,注意力不集中的,上课爱调皮捣蛋的等等,一系列状态不好的 学生,我都统一诊断为“缺德”,我的办法就是去“吃苦”干活,“积德”。 效果十分显著,多动症的孩子安静了,自闭症的孩子开朗了,抑郁症的孩子心动了。

做事少的人缺“德”,缺德的人少“信”,少信的人多疑,多疑的人,就容易“被鬼附体”,正所谓,疑心生暗鬼。

其实,中国古人很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老家的老人,看见一个信心缺失的人,一个心没力量的人,就会说:“这个人缺德!”,这并不是在骂人,而是一种诊断。缺德之人就要补德,就让他去干活,这样确实很神奇。我们看看很多心理疾病的人,都在城市里,都是些体力劳动很少的人。 我在农村观察了快三十年,很少有看见体力劳动繁重的人,信心缺失,还会有心理疾病,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所以我们说, 身体不去主动吃苦,内心就会被动受苦、受累、受罪。

关键,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会觉得干活是一件受苦的事情。我带孩子扫地、洗衣服等等,他们都会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游戏。

有一年夏天,我带几十个小孩子徒步,在四十度高温下,一天走了34公里。我自己腿都快断了,感觉站都站不住了,但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跑过来给我说:“老师,明天我们能不能突破四十公里?我们今天的34公里,很容易被以后的人超越。”我当时满脸惊讶:“你们不累吗?”孩子们特别开心地说:“我们不累,一点都不累!”

所以我们说,吃苦要趁早,孩子根本不知道那是苦。

干活到底苦不苦?这里我们借用禅宗的一个说法,“那样就是那样”,干活就是干活,别给干活赋予太多的心里色彩。

对于孩子,只是有一种苦,是爸爸妈妈觉得很苦!

小孩子,年龄还小,不觉得苦,要主动吃苦,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就要被动受苦了。

看到这里,

你觉得孩子需要多做事吗?需要“吃苦”吗?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