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古代就有“三从四德”这种理念,这是怎么形成的?

2024-01-05 19:42

2024-01-05 19:49
这是因为那时候女性的地位比男性要低,所以制定的三从四德。
更多回答

三从”是关于祭礼、丧礼方面对女性的要求。“三从”语出《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又见于《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礼记•郊特牲》讲祭礼,《仪礼•丧服》讲丧礼。《丧服》对周代丧礼中关于服装、丧期、嫡庶、亲戚、社会各阶层等方面有关要求和规定进行了记录 “无专用之道”意谓在服丧方面对女性没有专门规定,“三从”既可,出嫁之前和父亲一样服丧,出嫁之后和丈夫一样服丧,丈夫去世和孩子一样服。祭祀方面也如是。

这个规定很科学、合理而人性化。不仅丧祭之礼,在其它重要政治、社会活动中,女性都没必要撇开父亲、丈夫或儿子另搞一套,至少在传统社会毫无必要。后来“三从”意思有所引申和演变,女子出嫁之前听从父亲,出嫁之后听从夫君,夫君去世听从儿子。这也没有问题。


或谓要母亲听从儿子有违孝道。无违。传统社会女主内、男主外,父亲不在了,儿子尊重母亲,尊从教诲;外事方面,母亲尊重儿子的意见和选择,听从儿子做主。内外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九嫔”是宫廷中较高职位的女官,负责教导后宫女性各种礼仪和职责。可见“四德”本来是针对宫廷女性或上流社会女性的教育。然此“四德”对于女性来说具有相当的普适性,现代女性也应该讲究。

三从四德是古代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稳定社会及家庭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修养。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还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形成的,在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