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2023-12-11 05:44

2023-12-11 06:08
试评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亦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先后仕职于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地,一度担任过皇帝的老师,其余四十余年都从事讲学和著述。曾先后修复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晚年创建沧州精舍。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他学识渊博,有《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孟子集注》《楚辞集注》《韩文考异》等,另有《文集》100卷。
一、注重胎教
朱熹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注重胎教的教育家。他从“理气二元论”出发,论述胎教问题。朱台认为胎儿是“气”与“气” 的结合,先有“气” 而后“形”成,有“形”便有了精神知觉。朱熹充分地注意到胎教的积极意义,不仅关系到儿童的体形容貌,甚至影响其智力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他的认识水平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思想家。
二、重视乳母之教
朱熹还十分重视乳母对婴儿的保育作用,主张要慎择乳母。他认为“乳母之教,所系尤切” “生子必择乳母” 。为什么要“必择乳母”,以行“乳母之教” 呢?在朱熹看来,乳母是婴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因此对婴儿影响也最大。他要求乳母不但要负哺育之责,而且也有教育的责任,乳母是幼儿的家庭教师。
三、善从师,慎择友
幼儿童稚, 模仿性强,辨别力弱,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而环境的影响,又往往通过人们的交往实现的,尤其是师、友的影响更为显著,因而古代许多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要教育子女善从师, 慎择友。朱熹认为百姓之子要善从师,慎择友,而太子就更应予以重视,因为太子是“天下之本,之辅翼之不可不谨”。
四、提倡由浅入深的启发教育原则
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上,朱熹提倡由浅人深进行启发诱导。朱熹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把教育分成二等,即“小人之学” 和“大人之学” 。在内容上,按“量力所至,约其课程”的原则,对各等教育做了具体规定:小人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消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 进而“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 使之学到“做人的样子”,进而再学“大人之学”。总之,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是有高下、深浅、先后、缓急之别的。
朱熹认为,对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启发其思考,使他们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说:“指引者, 师之功也。”教育者对于儿童,只是起到“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的引导作用,犹如春风化雨生万物一般。他说: “ 此正所谓时雨之化。譬如种植之物,人力随分已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些小雨,忽然得这些小雨来,生意岂可御也。”在教育方法上,朱裏主张多用积极诱导,少用消极防禁。他说:“小学书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 所谓多说恭敬处,是指反复从正面说明道德观念,引导儿童努力践履。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中确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朱熹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观理解,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某些普遍规律。朱熹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明人伦”,从根本上巩固封建统治,这当然是需要辩证分析的。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1-53。
本题知识点: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