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哪里

2023-12-02 20:34

2023-12-02 21:1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

拓展知识: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等。

【原文】

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夫(2)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评析】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原文】

15·6子张问行(1)。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3),行乎哉?立则见其参(4)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6)。

【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2)蛮貊: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4)参:列,显现。

(5)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6)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