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学术观点——伊尹365经方分别应对所有疾病

介绍一种学术观点——伊尹365经方分别应对所有疾病

炎黄国粹
5618

“炎黄国医,至简至易”大中医入门课程: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构成格局与对应的360经方






01“炎黄国医”方药总源头——360经方,治疗一切疾病都有思路方法


中药有没有基础的方子?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药方命名的出处在哪里?




中医源于炎黄,所以是“炎黄国医”。


炎帝留下《神农本草经》,分列上、中、下三品药共365种,以应周天度数。黄帝留下《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人体机理、养生与医道,详细讲述了针灸,也涉及方药。




伊尹创作《汤液经法》,分列上、中、下三品共360个药方,同样对应周天度数,可惜已经失传,只能在陶弘景的《辅行诀》中窥豹一斑,还能看到60个药方。


张仲景根据《汤液经法》之经方,加减变化出113方(也有说112方),治疗伤寒杂病,卓有效验。


后世有药王孙思邈,编著“千金方”,集方数千条;更有药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集方超万条,使中医药方,达至完善,巨细悉备。


在众多的药方之中,如何选用?如何加减变化?


能否恢复伊尹《汤液经法》中的360个经方?这是中医界人士的时代使命。




我们应该努力,本着伊尹《汤液经法》360经方体系的精神,在陶弘景记载的数十个经方的基础上,结合孙思邈“千金方”和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药方宝库,结合历代其他医学家们的智慧,重建中医药的经方体系,完成360经方的体系建设。




360经方的构成原貌,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360经方分上、中、下三品,上品120方,中品120方,下品120方,三品药方,加起来共360经方。




每个人的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不同健康状态,构成了这个人的整体格局,而不同的人体格局,则对应360经方中的不同经方。


中医诊断,就是判断这个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整体格局。


中医用药,就是根据不同的格局,选用不同的经方,再根据具体情况对药味做一些加减变化,灵活用药。


这是中医的核心秘诀!在今后的课程中会渐次展开。




重要更正:根据陶弘景原著原文,伊尹经方共有360首,而不是365首,那么原来认为有“5个救急奇方”作为365首方的“零头”部份,也就不是这样了。非常抱歉,敬请更正。


02“炎黄国医”方药总源头——推想伊尹“汤液经法”360经方的原貌


360经方体系出自于伊尹,可惜后来多数已失传。


360经方体系原来构成是什么样子?遗失了哪些内容?



360经方,如今散失在何处?


一、陶弘景所传经方:自述抄录60方,有55首完整方,另有5个“大汤方”


1、内伤病基本方-脏腑虚实方,共34方;


2、5首劳损补方作“大汤”(原文中未列出完整方)则多翻出5首方(也可理解为可翻出17首“大汤”方,即所有五脏补方共17首均作“大汤”)。


3、救急方,共5方


4、外感病基本方-二旦六神大小方,共16方


二、其它经方(已失传,待补,都是治杂症的方)


其它经方,可从伊尹之后的名医中找寻,如张仲景留下113首方(或说112首方)



古籍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梁·华阳隐居陶弘景传)


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存、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敦煌古医籍考释》此句下有或致新效四字),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古籍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梁·华阳隐居陶弘景传)


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去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为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


吴越解:文中缺字应为“部”或“卷”。撰《汤液经法》三部(卷)。




根据这段文字,结合陶弘景所抄录的60首方,推想“汤液经法”原360方体系结构如下:

因篇幅限制,以下从略。请联系我们。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