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吟秋居士吴幼益吟诵禅诗专辑

听吟秋居士吴幼益吟诵禅诗专辑

吟秋居士
17906
唐 神秀法师示法诗
自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原以后,宣扬佛理或具有禅意禅趣的禅诗,就应运而生。禅诗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更为突出。“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诗、禅的相互渗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提高。禅诗成为我国古代诗词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诗词园地中的又一奇葩,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我国历代写禅诗的圣手极多,高僧大德、国学大师几乎都有作禅诗的嗜好。由此,我对编写禅诗吟唱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选择一些经典禅诗,从佛教音乐、从充满禅意的古琴曲中,寻找音源、获取灵感,先后编写了数十首禅诗吟唱曲,特从中挑选了一些与朋友们分享。我编写禅诗吟唱曲的艺术追求是:旋律优美,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一学就会。
第一首是唐代神秀法师的示法诗。
神秀(公元606~706)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后出家,50岁时,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 深为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为“教授师”。
相传五祖弘忍为了检验弟子学习佛法的成绩,叫庙里僧人每人作一个法偈,并且说如果可以表达出佛法的真谛,就把代表正统师承的法、衣传给他,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神秀作了一个偈写在墙上,偈中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首法偈的意思是说,修行者自身就像一颗智慧的树,他的心性就像一面光明的镜子。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神秀这种思想也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它要求修行者不断进行积累修行,才可以达到觉悟佛法的境界。
五祖弘忍看到这首法偈,认为未见本性,故未付衣法。弘忍死后,神秀在江陵当阳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南)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播。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武则天闻其盛名,于久视元年遣使迎至洛阳,后召到长安内道场,时年90余岁。神秀深得武则天敬重,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于尉氏置报恩寺,以旌其德。中宗即位,更加礼重。神龙二年神秀在天宫寺逝世,中宗赐谥“大通禅师”。弟子普寂、义福(行思)继续阐扬其宗风,盛极一时,时人称之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两京之间几皆宗神秀。后世称其法系为北宗禅。北宗禅仅传数代即衰。普寂弟子道璇曾将北宗禅传往日本。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