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爱屋及乌成语故事原文

挺经原文及译文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着谜团一般的人生。他以一介儒生,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不容抹杀的一笔。他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挺经》是曾国藩一生大智慧的凝结,是他几十年身体力行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来的实用宝典。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与沟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毛泽东一生只服过一个人,那人就是曾国藩。他在《致黎锦熙书》中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并称其为“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学习的楷模。他一个如此神秘的人物,近百年来多少豪杰人物都对他顶礼膜拜。人的神秘可能来自本身经历的坎坷曲折,也可能来自其人的独行孤举,而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大地干戈,乱世功名。《挺经》一书,成书于曾国藩戎马仓皇、居官治军之际,是曾国藩的“压案之作”,更是他为人、为官的典范之作,用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的话来说,《挺经》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曾国藩之所以把自己的这部著作定名为《挺经》,是因为:曾国藩的一生,他正是凭借着这个“挺”字,在困难和厄运中求出路,在苦不堪言的仕途恶斗中求“挺”直。事事处处,都突出了一个“挺”字。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后人摘集曾国藩家书与文章中的片段,按李鸿章所讲的“挺经十八法”,即内圣、励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廉矩、勤敬、诡道、久战、廪实、峻法、外王、忠疑、荷道、藏锋、盈虚分卷编辑而成的一部书。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原典、译文、解读、活学活用,智慧讲评五个部分,活学活用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释;讲评从智慧出发,对原典多表现出的智慧惊醒高度概括和评析。本书以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谋略为核心,再加上历代名人对曾国藩智慧的解读,并通过其它历史人物和事件进一步阐述,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第一章 存诚自养 慎独自处——“内圣”法第二章 不怨不尤 坚忍自重——“坚忍”法第三章 不卑不亢 刚柔互济——“刚柔”法第四章 淡泊利欲 勤求廉矩——“廉矩”法第五章 见机而行 因势利导——“诡道”法第六章 且挺且韧 久战之道——“久战”法第七章 守己无求 尽性知命——“忠疑”法第八章 能屈能伸 寂静藏锋——“藏锋”法第九章 势不用尽 否极泰来——“盈虚”法第十章 明理立德 自强不息——“砺志”法第十一章 崇俭鄙奢 以和为本——“家范”法第十二章 不逞不妄 自修求强——“明强”法第十三章 知人知事 人才为宝——“英才”法第十四章 虚怀若谷 恪尽职守——“勤敬”法第十五章 廪实为要 勤俭为本——“廪实”法第十六章 崇法护法 礼义并彰——“峻法”法第十七章 博采众长 自立自强——“外王”法第十八章 精心敬慎 学以致用——“荷道”法

186638
成语故事以及它的主人公们

通过声音让孩子们记住这些历史上的成语故事!!!

412.6万
爱屋声音课堂

爱屋:声音表演培训师, 资深演播配音员。分享从业近10年的演播和教学心得与经验。 声音可塑性强,演播风格百变。代表作有《云中歌》、《淑女飘飘拳》、《兰陵缭乱》、《衣香鬓影三部曲》、《水云间》、《连雀的阴影》、《百灵潭》、《废柴嫡女要翻天》等...

519555
中华成语小故事|了解成语的出处及历史典故

每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中都有历史事迹片断的缩影。它的出处是哪一部典籍?来源于哪个历史事件?敬请收听《中华成语小故事》,轻松了解历史小知识!欢迎订阅关注!

2571.6万
大乌龟爸爸讲成语故事

2021年到了,孩子已经到了幼儿园中班了。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这个寒假开始,要陆续给孩子加点“餐”了,储备些语文知识了。孩子尚小,那就从精彩有趣的故事类——成语故事开始吧。每晚睡前1-2则简短的的成语故事,陪孩子入睡的同时,磨耳朵、涨知识...

1095400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01245
孝经原文及译文

181215
冰鉴原文及译文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

73785
赌经原文及译文

据传出自隐士草堂居士之手。虽说名为《赌经》,实则融汇了中华五千年的人生智慧与处世精义于一体,字字精切实用,句句有益于人,常在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广泛的社会内涵,堪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和历代先哲智慧的结晶。

101.7万
尚书原文及译文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561万
止学原文及译文

106677
守弱学原文及译文

守弱,道家哲学,谓之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能够守弱,必能变强,强者守弱,使强者恒强、弱者守弱、由弱转强。守弱是强弱转换的学问。内容简介世分强弱,人分高低,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守弱的奥妙道出“强者守弱,使强者恒强;弱者守弱,可由弱变强”的大道理、大学问——柔弱处上。

91438
史记原文及译文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

1415575
大学原文及译文

111441
官术经原文及译文

《官术经》系古籍专家马树全先生有关传统谋略学中最有价值的整理,为人,为官,处世有方,也就是“术”。伪术、媚术、攻术、守术、褒术、贬术、柔术、变术,每一个“术”字,它都关乎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术”字决定其是平凡还是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其可成功还是失败。晚清大学士曾国藩赞叹道:“官术第一,世之仅见!”

85935
驭人经原文及译文

作者: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天子帝师、内阁首辅驭人学著作。全书分为“驭吏”、“驭才”、“驭士”、“驭忠”、“驭奸”、“驭智”、“驭愚”、“驭心”等八卷。驭人之术向来是艰深的学问,古往今来,探讨此中秘密的人不可胜数,可领悟驭人窍要者还是不多的。学会驭人不仅是领导者的必备本领,而且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必须技能,这也是一门掌握人际平衡的学问

86698
予学原文及译文

许劭《予学》着实独树一帜,“高人一等”。它的价值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找到了决定人生成败的最本质的东西,而在此之前,人们或是茫然不知,或是不屑一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予学》的古籍整理便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能促使人改变观念,不仅仅以猎取和占有为能,而且要在“给予”这条更高的成功之途上多下功夫。这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道德素养,更是对人对己都有利的处世谋略。古人“舍”与“得”、“予”与“取”的智慧,小予小成,大予大成!

73166
茶经原文及译文

《茶经》,中国第一部茶学专着。唐代陆羽(733年-804年)撰。书中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和烹饮方法及用具等。《茶经》是世界最早介绍茶的第一部专着,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着,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着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10559
孟子原文及译文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

2621.1万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62.4万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

331.1万
解厄学原文及译文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的“太平宰相”,十四岁即因才华洋溢而获赐同进士出身。在朝为官五十多年。这部《解厄鉴》虽没有其诗词之华美,却句句真言,句句智慧。本书讲述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解厄鉴》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晏殊的官位和才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几近他所处时代的顶峰。他人仕之后,一路升迁,最后位极人臣,官拜宰相。晏殊仕途如此之顺并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并不是缘于上天护佑,而是他深通解厄脱困之道的缘故。

82674
阴符经原文及译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37185
诗经原文及译文

215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