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骆玉笙的大鼓书

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

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 骆派 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1220.7万
京韵大鼓·骆玉笙全集编年

         骆玉笙(1914年—2002年),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根本不知道确切的出生地点。她刚刚6个月被送给江湖艺人天津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        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

141119.9万
骆玉笙京韵大鼓实况作品选

前些年骆玉笙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就在微博和土豆上就搞过骆玉笙实况录音的专题欣赏,现在在喜马拉雅上重新整理一下,方便志扬小盆友本人及列位日常欣赏使用。骆玉笙在明场演出中体现出来的技巧与风采是静场录音中所感受不到的,这也是志扬小盆友之所以爱听...

2828.7万
【非遗专区】京韵大鼓-骆玉笙

33215万
京韵大鼓骆玉笙先生经典曲目

315.9万
骆玉笙京韵大鼓全集(珍版典藏)

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 骆派 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

15823.2万
骆玉笙1984年立体声录音合集

这是骆玉笙先生1984录制的立体声录音合集,曾于2003年发行,共5张vcd,前四张为上传的十四段唱段,最后一张为录像。

141.3万
骆玉笙1988年《曲坛荟萃》磁带

本批磁带是1988年出版的一套磁带,为骆玉笙演唱集,在数年前张伟先生用录音笔向磁带机内录了这批磁带,为广大曲迷保存了珍贵的资料,由于这批磁带在录制的时候有各方面因素导致录音显得特别慢,加上他的发行量异常的大,给人一种“骆派是老牛拉慢车”的感...

192万
[骆玉笙] 京韵大鼓 致敬大师

骆玉笙(1914年8月31日—2002年5月5日),1914年8月31日出生于江南地区,京韵大鼓演员,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1918年,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1923年,开始学习京剧和京韵大鼓,并取艺名小彩武。1931年,正式开始演唱京韵大鼓;同年,将艺名改成“小綵...

735050
骆玉笙的骆派京韵大鼓和她的传人们

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

582万
【骆派京韵大鼓】 骆玉笙先生表演集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452万
【鼓曲名家】京韵大鼓-骆玉笙(小彩舞)

骆玉笙(1914年8月31日—2002年5月5日),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314.3万
大鼓书

133940.6万
大鼓书

牛崇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宿迁市政协委员 宿迁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宿迁市曲艺队队长 ,苏北大鼓领军人,苏北大鼓第八代传人,江苏省“苏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被苏、鲁、豫、皖观众誉为大鼓状元,鼓坛泰斗。他吐字狠、准,唱腔优雅,能钻善学,牛崇光演唱的《无艳春秋》、《凌霄汉》、《东汉》、《战军山》等数十部长篇书目.

33895.3万
大鼓书

410.5万
大鼓书

912.1万
河南大鼓书

河南大鼓又称河洛大鼓,河洛大鼓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至今在洛阳一带常把"说书唱戏"联在一起。

1935.7万
大鼓书-吕连良

都是手机上传,只为珍藏...

2374.8万
大鼓书——地宝图

大鼓书——地宝图全55集。由张志云老师演唱。

5549.9万
大鼓书——罗家将

大鼓书——罗家将全56集,由刘汉飞老师演唱。

5612.2万
大鼓书——粉妆楼

大鼓书——粉妆楼全24集,由刘汉飞老师演唱。

244.9万
瞎子戏,大鼓书

那些年瞎子戏走村窜镇晚上演唱,又能说又能唱 占卜 合婚 择日 拆八字 测吉凶 寻人 找物......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们村来了唱瞎子戏的......

316474
上党鼓书

起源于山西襄垣,流行于今长治市。又称鼓儿词、襄垣调。相传清代乾隆初年襄垣的盲艺人成立了“三皇会”,借以传授鼓书和算卦,使鼓儿词代代相传,并在曲调上不断有所丰富和改革。早期唱腔只有慢板、快板两种。道光年间,盲艺人史金星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道士的化缘调;咸丰年间盲艺人路永泉又吸收了当地的上党宫调、落子、秧歌等戏曲唱腔。以后的苗喜来、段明和等两代艺人又在板式和曲调方面加以发展,遂使上党鼓书基本定型。

465.8万
上党鼓书

上党鼓书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起源于山西襄垣,流行于今长治市。又称鼓儿词、襄垣调。相传清代乾隆初年襄垣的盲艺人成立了“三皇会”,借以传授鼓书和算卦,使鼓儿词代代相传,并在曲调上不断有所丰富和改革。早期唱腔只有慢板、快板两种。道光年...

81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