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白蛇传蒋月泉

苏州评弹—白蛇传(蒋月泉18回施藏本)

经典苏州评弹《白蛇传》蒋月泉朱慧珍

苏州评弹·蒋月泉

苏州评弹—白蛇传·大生堂(蒋月泉4回施藏本)

【苏州评弹经典长篇赏析】《白蛇传》蒋月泉 朱慧珍

评弹《白蛇传》蒋月泉 朱慧珍(12回)

《玉蜻蜓》 中国清代弹词作品。《芙蓉洞》、《节义传》。作者佚名。此作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平湖调艺人传唱,《白雪遗音》选辑了片断。后经弹词艺人陈遇乾请人增饰,有道光十六年(1836)重刻的《陈遇乾先生原稿绣像芙蓉洞》传世。《玉蜻蜓》主角徐元宰原型,取...



蒋派艺术于评弹艺术届如泰山北斗,乃一代宗师,中华瑰宝。 蒋月泉,男,江苏苏州人。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1917年12月4日(农历十月廿 )出生于上海。 蒋派艺术魅力无穷,他说书官正,章法正谨,说表细致清脱,语言高雅凝练、幽默含蓄,表演潇洒传神,弹唱...

国家图书馆郑振铎旧藏野花老人撰《新编白蛇传雷峰塔》,近来已经翻刊影印,内封虽题“崇祯庚午仲夏”字样,但据考还应是乾隆年间作品,词事和乾隆年间云龙阁刊《新刻东调雷峰塔白蛇传》、《新编宋调全本白蛇传》并无多大区别。这几个现在可以看到的早期唱...

文摘——一代蛇王杨仁麟(倪萍倩作)杨仁麟(1905-1983)为杨筱亭之嗣子。其母是筱亭胞姐,适苏州凤凰街带城桥沈姓。仁麟本名继峰,因舅父筱亭无子,七岁时嗣于舅家,改姓为杨。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评弹历史最兴旺的一个时期,在这时期里,评弹出了许多...



网上获得,适当修复。



在耄耋高龄的王柏荫老师辅导传授下,王玉立、庞婷婷与黄正华、吴晴岚两对中青年伉俪对评弹《玉蜻蜓》作了整理挖掘,使这本骨子老书重在世间散发魅力。巧的是,这部书和京剧人物杨四郎、黄天霸、薛湘灵等命运相差无几,数十载间,沉浮起落,大悲大喜。 ...

苏州话,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以苏州方言为基础的传统曲艺说唱形式。发源于苏州,兴盛在上海,流行于江、浙、沪一带。2006年,国务院将苏州评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弹舞台布置简约,一屏风配以“一桌二椅”就形成了舞台表演...

人说江南是中国风骨和柔情代表,是易碎的玻璃。说到江南,便想到吴侬软语,才子佳人。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穿旗袍抱着琵琶的姑娘坐在青石板的路上低吟浅唱,亦或是身姿曼妙的女子举着油伞漫步在寂静的弄堂中。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却又那么美好。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官。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一起来听那诉说着江南风情的吴侬软语吧!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 2008年及...


曹啸君(1916-- 2007)著名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20余岁从弹词艺人曹啸英学说《玉蜻蜒》、《白蛇传》,后又从朱琴香学唱《描金凤》、《双金锭》。建国后加入苏州市新评弹实验工作团,后转入苏州市人民评弹团。1961年调人江苏省曲艺团,曾任副团长。1985年...

杨仁麟(1906—1983)弹词演员。原姓沈,从养父杨筱亭姓。江苏苏州人。8岁起,从养父学弹词《白蛇传》、《双珠球》,12岁登台,与养父拼档,16岁起放单档。对养父所延伸改编的《后白蛇》,作了进一步丰富加工,使“许仙到镇江”至“白娘娘出塔”前后书情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