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朱梅馥、傅聪所写,傅敏编著的图书,于1981年首次出版,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 该书是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体现了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去对待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从容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未来的预测,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过去、过错,真正的彻底悔悟,才能不被记忆侵蚀。我相信你会慢慢学会这一套,并且变得越来越坚强。—...

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与期望,体现了一个父亲的爱子情深……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于1954至1966年间写给长子傅聪(著名钢琴家)的书信合集。书中收录了百余封家书,内容跨越十三年,既是一位父亲对儿子艺术追求的悉心指导,也是两代人关于人生、道德、文化乃至家国情怀的深刻对话。





本书中,傅雷和自己的儿子傅聪谈论了艺术的真谛与精神的修养,同时又与朋友谈学论道。书中所包含的智慧,不只是从学问的研究中来,更是从生活的体验中来。《傅雷家书》不仅包含了家书最重要的内容,还有着家书之外的才情与学识。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 ...

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朋友,而且是艺术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颂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每周日、周四定时更新

《傅雷家书》自一九八一年面世以来,至今已三十五年。三十五年间,市面上的名人家书刊行不绝,长销不衰的只有两种:《曾国藩家书》和《傅雷家书》。这本家书系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由傅雷次子、傅聪胞弟傅敏选编。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

读给自己听

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聪是他们的长子,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这本书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信,当时傅聪之身一人去国外求学,作为父亲的傅雷时时牵挂着他,所有的关心关切都在字里行间,从生活到艺术,一直陪伴着孩子。所谓天下父母心,谨以...

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在1954-1966年间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很多人都认为是思想修养和素质教育的典范读本,而我则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是父辈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感润,是家人之间的生活片段,是对子女成长的期许,是孩子精神成长道路的明灯。。...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你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 (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



书籍信息:初中生必读书目之一:傅雷写给儿子的信内容重点: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主播介绍:一名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定期更新。欢迎大家订阅...

作者介绍: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形成享誉译坛的傅译特色。主要翻译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丹纳、伏尔泰、梅里美等法国名家名作,尤以《高老头》《约翰·克里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一本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的好书。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傅聪的书信摘编,时间跨度为1954年到1966年,话题没有局限于生活琐事,还涉及到艺术与人生的诸多方面,饱含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这些书信,严肃中透出亲切,深刻却不脱离日常,既充满一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