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忆
胡适是安徽人,哥大出身,北大成名。因而他对这三重背景都存有极深厚的温情主义,而且老而弥笃。事实上,胡先生晚年对唐德刚这一后辈,不拘形迹的教导与往还,与他这三大偏爱,亦不能说毫无关系。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
钱宾四先生年八十,追念亲恩,一九八二年,年八十八,又成师友杂忆一书。与大家共勉。
大家闺秀用洗尽铅华的文字写尽了家族百年的沉浮悲喜“日子是流水,老人用心境洞穿了它,清澈如许”
【内容简介】“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 季羡林时期回忆录,弥足珍贵的亲历者史料。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不幸遭遇”。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
钱穆先生追忆父母亲朋的一部自传类书籍。不失为民国时期文人雅士之合影。
用旁观人角度去看书法大师启功先生!
一个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的作者是钱穆。这本书是钱穆在八十岁高龄后写的回忆录,分为《八十忆双亲》和《师友杂忆》两部分。其中,《八十忆双亲》写于1974年,回忆了作者的双亲;《师友杂忆》写于1977-1982年间,回忆了作者的师友。钱穆(1895-1986)是中国...
热播剧同人原著《与凤行之相思媚蛊》《在暴雪时分之玄门娇》《神隐都市篇》《一听命中》《东方月初与涂山红红》经典文学《骆驼祥子》《城南旧事》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1年定居台湾。一九七四年,钱穆先生追念亲恩,成《八十忆双亲》一书,一九八二...
白描式记录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知青回忆录:私人的词典,集体的记忆和沉思《知青私人词典》记录了作者作为一名上海知青1969年至1979年在江西永丰县里陂上村十年的插队经历,文笔质朴流畅,态度平和宁静。该书白描式展现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既涉及插秧、...
时光流逝、年岁已老,人总觉得有些往事终身难忘,挥之不去。在《岁月无痕,人生有味一一我的杂忆杂文》中,你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透过一件件往事,看到父母无私的爱,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的失败与成功,身边的众生百相……一篇篇平淡如水的文章却透露出...
用一本书,盛放下家族故事,再读传统中国之温情记录。文字似无华之水,细节皆温情,处处是漫长岁月里人留下的痕迹。
浮华梦身世梦魇多轻浮,浮华梦中喜一情。梦中可人多蜜语,梦碎现实尽插心。君莫笑,黄昏日落多遗憾。行前路,彼岸黄金不虚行。
一部《山居杂忆》,半生颠沛流离。故人远去,四时悲喜,山河动荡,匆匆百年。这是一位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一部传统中国的温情记录,堪称近代中国的《百年孤独》。文字似无华之水,细节皆温情,处处是漫长岁月留下的痕迹。老人书写平常人的平常事,包...
本书通过作者少儿时代耳闻目睹、印象深刻的经历,以贴近日常的视角,用图文形式重温大连旧事,描绘了大连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起伏的社会现状和简单淳朴的百姓市井生活场景,对那时大连的民风民俗,家庭学校街巷建筑等做了比较详尽形象的描述,希望...
《致草原》一书是巴彦图嘎苏木北京知青在届临下乡 50 周年之际的一套知青杂忆合集,一个草原知青群体50年后的历史回望,可以将其视为一部北京知青进入草原的完整个案。
专辑简介:《浮生杂记》是一部充满了岁月厚重感的作品,素朴自然的故事流露出满满的真情实意。杭家珍老师将这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让人能从中感受到细腻温暖的真挚情感,具有一种治愈的魔力。作品中的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每一篇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人...
杂七杂八的录音,只有和你们在一起才笑的最开心。
《浮生六记》为自传散文体小说,书中记闺房之乐,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贪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对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赵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艺蔬食的生活,可由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