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唐李白儿歌版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全唐诗》李白卷,由白云出岫录制

子夜吴歌·夏歌唐代: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译文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注释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


以我的声音为引领,在诸家名儒解读之中,闭上眼睛感受盛唐的千姿百态吧!


李白无疑是中华五千年来最有名的诗人,对他的喜爱可谓不分古今,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阶层、不分地域,甚至不分国籍,那么对这一位万千喜爱集一身的大诗人,他的诗你又听过多少,读过多少,背诵过多少?从童蒙时背诵的窗前明月光、孤云独去闲,到成长...

本辑选读来自唐诗三百首中李白的全部诗歌,并尽量收集李白的其他作品。吟诵者深情并茂的吟诵,给听众带来有别于通常朗读的意境。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25岁资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天宝元年,742李白被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容权贵在京近两年半就赐金放还。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的道观,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他们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且具有浪漫主义精神。李白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子夜吴歌·夏歌唐代: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译文及注释译文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注释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子夜吴歌·冬歌唐代:李白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译文及注释译文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注释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驿:驿馆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大唐李白:少年游》是张大春的一部作品,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描写诗仙 李白 一生以及 大唐 兴衰的系列小说,共计划写《少年游》《凤凰台》《将进酒》《捉月歌》4部。(摘自百度)阅读仅供娱乐学习。


长干行·其一唐代: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注释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下篇一作张潮。黄庭坚作李益诗。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天上哀:哀一作“鸣”。迟行迹:迟一作“旧”。生绿苔:绿一作“苍”。蝴蝶来:一作“蝴蝶黄”。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云:“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作‘黄’字亦有道理。早晚:多早晚,犹何时。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