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奏曲
谜语变奏曲是管弦乐曲。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1857-1934)作于1899年。原题为《一个创作主题的变奏曲》。由主题和14段变奏曲组成。此作品作于1899年,爱德华·埃尔加的成名之作,也是作者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管弦乐作品。作曲家总谱上的题名是《一个创作主题的变奏曲》,"谜语"这一词仅指变奏主题而言。 本曲由一个主要主题("谜语"主题)与十四段变奏构成。总谱上的题献是"献给乐曲所描绘的我的十四位朋友"。至于埃尔加的这十四幅"癖性的素描"所描绘的是什么人,埃尔加不愿加以说明。后人只能根据每首变奏曲前的缩写字母或绰号来加以猜测,好在研究埃尔加的权威们对于这"十四个朋友"的人选都有基本一致的看法(只有第十三变奏曲的女主角稍有争议)。乐曲的主要主题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用弦乐器奏出的前一部分(6小节)在g小调上,后一部分(4小节)则有管乐器加入,并转为G大调。这支优美而稍带悲哀情调的旋律稍加展开后便不停顿地转入了十四个变奏。此曲作于1899年,1899年6月19日由汉斯·李希特指挥哈莱乐团首演,主题为AB两个对比乐句组成,A乐句为g小调,B乐句为G大调。第一变奏,C. A. E,据考描写的是埃尔加的夫人卡洛琳·爱丽丝·埃尔加(Caroline Alice Elgar, 1848-1920)。抒情的变奏,主题改变节奏,分别出现在第二小提琴、中提琴、长笛和单簧管上,似乎叙述妻子的温柔体贴。第二变奏,H. D. S. P,快板,描写斯图尔特-鲍威尔(Hew DavidSteuart-Powell),鲍威尔是钢琴家,曾和埃尔加(小提琴)和第十二变奏描写的大提琴家B. G. H合组三重奏团,埃尔加曾这样说:“每当开始演奏前,他总是先奏全音阶快速装饰音型,这里以十六分音符的乐节幽默地作弄他。”第三变奏,R. B. T,理查·巴尔斯特·汤森(Richard Baxter Townshend),他是一位歌唱家,其音色令人联想到低音管。他是戏迷,用低音管表现他的音色.以玛祖卡舞曲型变奏开他玩笑,小快板。第四变奏,W. M. B,威廉·米兹·贝克,一位精力充沛的英国乡村绅士,瓦格纳的崇拜者,善谈者,极快板。第五变奏,R. P. A,理查·彭洛斯·阿诺德,19世纪诗人马修·阿诺德的儿子,学者,喜欢室内乐,c小调中板。第六变奏,Ysobel,埃尔加的小提琴弟子伊莎贝·费顿,埃尔加改用了名字,这位女弟子后来改拉中提琴,所以这段变奏中突出中提琴的效果,C大调,小行板。第七变奏,Troyte,建筑家阿瑟·特洛伊特·格利菲斯(Arthur Troyte Griffith),急板,以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刻划其性格。第八变奏,W. N,住在18世纪摩尔凡附近一座18世纪宅第的诺布里家女人之一的温尼弗雷德·诺布里小姐,G大调,小快板。由单簧管装饰主题的优美变奏。第九变奏,Nimrod,宁录是诺亚的后裔,圣经《旧约》记载他善狩猎,约翰尼斯·耶格(August Johannes Jaeger,1860-1909),耶格的德文是狩猎的意思,其人稳重而诚实。回忆“夏日黄昏的一次长谈,我的朋友变得能说善辩,议论贝多芬,特别是他的慢板乐章之宏伟。”降E大调,慢板。第十变奏,Dorabella,间奏曲,献给仿莫扎特歌剧《一丘之貉》中的少女杜拉贝拉的杜拉·彭尼(Dora Penny)小姐。她说话时欲说又止,特别动人,G大调,小快板。第十一变奏,G. R. S,描写希里福德大教堂的风琴师乔治·罗伯特森·辛克莱和他的爱犬丹。据说开头3小节是描写奔下河堤,跳进河里的狗。g小调,极快板。第十二变奏,B. G. N,大提琴家巴西尔·纳文森(Basil G. Nevinson),行板,主题由独奏大提琴变成忧郁的小夜曲。第十三变奏,浪漫曲,﹡﹡﹡,据考这3个符号指正在海上旅行的拉迪·玛丽·利根(Lady Mary Lygon,婚后改为Lady Mary Forbe S-Trefusis),曲中片段引用了门德尔松《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的主题。第十四变奏,E. D. U,因埃尔加妻子昵称埃尔加为“艾都”(Edu),所以这首终曲实际是自画像,快板。整部作品在大调主题的凯旋式的宽广表现中得到概括,最后以欢快的急板告终。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全曲32段,全部演出40-80分钟。这部作品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前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Landowska)的公开演奏及录音。之后,1955年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将其选作自己的第一张录音作品。而现在,哥德堡变奏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全作品包括主题,30个变奏,主题反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盛原用羽管键琴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哥德堡变奏曲》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键盘音乐作品,在首尾分别出现的如歌的咏叹调与中间三十段妙至颠毫的变奏一气呵成,共同组成了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变奏曲之一。也许,人们更多是通过现代钢琴...
肖邦:变奏曲音乐会快板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与德米特里·利斯指挥的俄罗斯乌拉尔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附带由别列佐夫斯基独奏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三首《匈牙利舞曲》。《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古尔德1981年录制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这个杰出的版本是古尔德中年后的第二次录音,他选择了一个更为深沉的速度来诠释,全曲耗时51分15秒。由于速度的减慢,声部层次得到更为清晰的展现,使音乐更具立体感。没有1955年首次录音版本的...
《蓝色吉他变奏曲:美的教育》为格林在林肯中心常驻时发表的审美教育讲座合集,全面而充分地阐述了她的艺术--审美教育主张。
费德里克·蒙波·丹科斯(加泰罗尼亚文:Federico Mompou i Dencausse,西班牙语:Federico Mompou,1893年4月16日-1987年6月30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作曲家。他的创作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以及埃里克·萨蒂的简约风格影响,十分恬淡安逸,而又带着淡淡的西...
从神童到大师之路 & 钢琴作品全集游书作揖感谢您的到访。
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羽管键琴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作为《古钢琴练习曲集》第四卷出版。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
作曲:安东·斯捷潘诺维奇·阿连斯基Op. 35a 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逝世,阿连斯基为了纪念这位他深深敬仰的朋友,于 1894年开始创作标题为《怀念柴可夫斯基》的《a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 阿连斯基将其中的第二乐章改编成为一首由弦...
朱晓玫的慢速片段在音色控制和乐句塑造上有动人之处,踏板极多,清晰度较差,更像是小家碧玉般的法式浪漫。能如此真诚演奏的钢琴家在现在实属不多。抛下各种技术瑕疵,速度变化不谈,只是那质朴、谦卑、真诚已经足以让人信服和感动。把自己放的很低,不是...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晚期著名的一部的羽管键琴作品,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出版于1742年。此作应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尼古拉耶娃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1986年11月10日在伦敦圣约翰·史密斯广场音乐厅的现场演奏录音。塔蒂亚娜·尼古拉耶娃(Tatiana Nikolayeva,1924-1993)俄罗斯女钢琴家,生于1924年,幼时跟随母亲习琴,在进入莫斯科音乐院后跟随名...
80后海外作家远远歌哥(B站专栏作者)新作 火爆海外的情感故事 千万点击的都市爱情长篇小说 长期霸屏各大华语论坛主页 单章小说阅读量超20万 一部堪比《失乐园》的唯美巨作,一本值得阅读二周目的爱情推理奇书,一段真实曲折的四人情感变奏 直面同性情感禁...
跟可以不用说话也感到舒服的朋友一起,享受这些音乐和时光。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全曲32段,全部演出40-80分钟。这部作品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前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Landowska)的公开演奏及录音。之后,1955年加拿大钢琴家格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