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佛之问

问佛祖

81579
我问佛

仓央嘉措自青海湖神秘失踪,亦算得上是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所有的过去。倘若不是出于虚幻的想象,不是因为阿旺伦珠达吉的一本《秘传》,谁又知道仓央嘉措是否还存于人间,谁又知道他到底遁迹去了哪里?或是隐居在某个杳无人烟的山林荒野,又或是开始了一段漫无目的人生旅程。而这个名字,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梦境里,从此不离不弃。     多少追寻者,渴望与仓央嘉措人海相遇,渴望被他救赎。却不知道,离开布达拉宫他再也不是那个至高无上的活佛,落魄江湖,他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拯救,又如何去救赎你我。《秘传》里写出了仓央嘉措放逐民间,经历种种颠沛流离的遭遇,却也给他安排了无数匪夷所思的传奇。他的落魄成了上苍对他的考验,在这个艰辛的历程中,他始终不忘修炼佛法,不忘济世度人。     我们看到的仿佛是一个全新的仓央嘉措,他早已脱胎换骨,似一朵莲,落尽最后的花瓣,寻到他最终的果。唯有尝尽人间烟火,才了解世情风霜,才知道众生需要什么,知道到底要怎么做,他们才能享有真正的幸福。飘摇于世间,仓央嘉措一路行走,一路停歇,一路拾捡,也一路失去。命运骤然地变迁,让他从起伏中渐渐地学会了平静,从而拥有了佛那样浩然的襟怀,拥有了佛的从容与淡定。     1715年,三十三岁的仓央嘉措再次秘密返回拉萨,他究竟放不下什么?这座城,已经没有了属于他的江山,没有了他心爱的姑娘,可他始终对这片土地念念不忘。而那个取代了他活佛地位而住在布达拉宫的人,与他没有半点的瓜葛。六世**伊喜嘉措这个陌生的名字,不过是拉藏汗寻找而来的傀儡,他们之间的角色,犹如当年第巴桑结嘉措和仓央嘉措。更可笑的是,伊喜嘉措既然是六世**,那么他就是五世**的转世灵童?与仓央嘉措相比,他才是一个莫名奇妙的假**。     再看一眼拉萨城,据说当年因他的离去,许多暗恋他的女子将房子涂成了黄色,如今那些房屋又被重新粉饰。没有谁会为一段无望的情感而痴痴地等待,没有谁会为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而怀想一生。六世**仓央嘉措,只不过是拉萨城的一个失踪的传奇,该忘的终究还是要忘。唯独他的情歌依旧似缭绕的烟火,在拉萨城的上空盘桓。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令人怀念,或许也就剩下那几首情诗了。     浪迹天涯近十年,仓央嘉措觉得自己已将世情看遍,亦觉疲惫不堪。他希望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停下脚步,静心坐禅,并且开始构建他理想的佛国,传扬精深的佛法,普度众生。行走的过程,确实给了仓央嘉措前所未有的历练。他深入红尘了悟菩提境界,懂得人生缘起缘灭不可强求。所以才会抛却情爱,再不提笔,写一首让自己心痛、让看客落泪的诗行。     直到有一天,仓央嘉措率拉萨木鹿寺十六位僧人,从拉萨经过青海抵达阿拉善旗时,他被这片辽阔而又宁静的土地深深吸引。人和人的邂逅在于缘分,人和风景的相遇也在于缘分,仓央嘉措第一次来到阿拉善,就明白自己与这里宿缘很深。这里山色秀美,草原辽阔,祥云萦绕,让他的心灵找到一种归宿的平静。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远离拉萨,西藏倾轧的势力争斗与这里无关。阿拉善政治稳定,民风淳朴,幅员辽阔,就像是一块远离纷争的世外桃源。这片土地的最高统治者第二代王爷阿宝战功卓著,被康熙选为额驸,深得皇帝宠幸,更加可以确定这里比别处安宁。加之这些年,拉藏汗虽然战胜了第巴桑结嘉措,赶走了活佛仓央嘉措,但他另立的六世**伊喜嘉措从来不被西藏的信众肯定。失去人心的拉藏汗被各个部落联手对抗,他对阿拉善盟地区根本无暇顾及。所以,仓央嘉措在这里最为安全,不必有任何的担心和惧怕,他可以在这里安定下来,弘扬佛法,为众生谋福。

811万
贤护问佛

信仰之名是你要付出愿力去不断完成它。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清净无染是圆满八正道的根本。所以信仰的力量是要不断坚固。皈依者必须经历弃绝身口意的有漏业因,建立自己的明镜台,也就是菩提心安住了心之后,才能真正了解般若波罗蜜心经...

742397
佛教问答解疑

312810
佛教常识答问

248031
佛学常识问答

节目内容:佛学基础知识主播介绍:转识文化适合人群:佛学爱好者你将收获:”世间万法本是佛性的展现,平等具足,依着本具的佛性,最终,不论是外婆、流浪汉,还是你我,都将体认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般若妙理,届时,澄澈无暇的佛性,万事万...

503910
佛教常识答问

一位大家,为你讲述佛教的『前世今生』一本小书,带你走进佛教的大千世界【作者/书籍介绍】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书法家、佛学家、社会活动家。幼承家学,尤勤于文史哲的研习,大学时代开始探究佛教教义,后从事佛教及社会救济工作。《佛教常...

306869
佛教常识答问

19787
佛教常识答问

序言这本书是我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句话中...

192240
佛学常识100问

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法,一个千百年来备受尊崇的宗义,一些你不可不知的学问。

143326
印祖答念佛600问第一

133679
佛佛佛佛

1613.3万
《佛教常识答问》

这是一本“大家小书”,赵朴初居士虽笃信佛教,精研佛理数十载,但并未虚夸强卖、美化佛教,而是以平实的语言,从文化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源流、基本教义和发展现状。耄耋老人,自问自答,只为普及常识、传播文化,心底慈悲与宽厚,跃然纸上。

166.7万
仓央嘉措·我问佛

枷锁极尽了挣扎挣扎耗尽了生命生命燃成了艺术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四大分别是指:地、水、火、风。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风。皆:一切既一,一既一切。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不取亦不离。四大皆空也有只地火风水...

102121.4万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382.6万
1466优波离问佛经(1卷)

本专辑为《乾隆版大藏经》其中一部经。《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正藏共485函,以千字文编号,从“天”至“漆”,分为大乘五大部经、五大部外重单译经、小乘《阿含经》及重单...

22787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印光法师在《答念佛600问》中,对念佛的诸多疑问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其中包括念佛的方法、念佛的功德、念佛与修行的关系等方面。印光法师强调,念佛是修行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念佛可以净化心灵,增长智慧,消除业障,积累福报。他提倡一心念佛,认为只有心...

407463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上中下)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即《大宝积经》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异译。

313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时不我待。不要东张西看,老实一心念佛①”。这是印光法师生前在对弟子们种种开示中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开示之一。印祖为什么反复不断地劝告吾等“不要东张西看,老实一心念佛”呢?一则他老人家深知,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净土念佛一法,则绝...

6214.6万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1485119
佛教问答 初机入门

心有信仰 灵魂才有归属感 从佛教初机入门。觉悟人生,善待自己,圆满菩提,造福众生。

431.4万
印光大师答念佛600问

91499
1468佛说目连所问经(1卷)

本专辑为《乾隆版大藏经》其中一部经。《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正藏共485函,以千字文编号,从“天”至“漆”,分为大乘五大部经、五大部外重单译经、小乘《阿含经》及重单...

243
0015佛说帝释所问经(1卷)

本专辑为《乾隆版大藏经》其中一部经。《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正藏共485函,以千字文编号,从“天”至“漆”,分为大乘五大部经、五大部外重单译经、小乘《阿含经》及重单...

1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