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窗幽事

小窗幽记

陈继儒,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 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 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1.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2.势不可倚尽,言不可道尽,福不可享尽,事不可处尽。3.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4.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

95513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所著的小品文集,以清雅文字,谈修身、处世、交友等,道尽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被认为是中国人修身养性必读的三本书之一。

1183857
小窗幽记

771.6万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一部奇书,它的“奇”,不仅在其笔下的美景佳物、静思明悟之中,更在其万花筒般的折射和映衬之中。小窗之内,有琴、棋书、画、经、香、酒、茶;小窗之外,有风、花、雪、月、竹、石、泉、鸟......这些意象构成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咏歌颂的素...

1425501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一说陆绍珩)创作的小品文集,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年)。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

2117793
小窗幽记

酒浇清苦月,诗慰寂寥花。

451687
小窗幽记

12628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陈继儒公的传世之作,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作者陈继儒,堪破功名、悟透生死,是一位潇洒的智者,本书问世300多年来备受读者和听众的关注。是修身养性,经商从政、贤达之家的必...

1796575
小窗幽记

全书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共一千四百余条格言。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厚的学养和良好的性情;...

501908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儒道通俗读物,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汉族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受吕祖学派影响很大。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一再为读者所...

3927.2万
小窗幽记

491604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深入肯綮。是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

2723.8万
小窗幽记

静静听,细细品,慢慢悟先贤智慧之言

1944.8万
小窗幽记

以上内容采自百度百科…

396629
小窗幽记训

795405
《小窗幽记》

义工介绍:王青青,大一学生,女,现居安徽马鞍山。十分热爱志愿活动,这次的志愿活动也是我志愿者生涯的一个开端。我因为对于志愿活动与读书的热爱与大家相识,希望经过我的读播,你也能对读书产生新的兴趣。内容简介:全书分醒、情、峭、灵、素、景、韵...

18605
《小窗幽记》

原著陈继儒,编译赵燕。

3961.4万
《小窗幽记》

珠玑小语,句句入心,涤荡尘俗,以清凡念。

2131.1万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一说陆绍珩)创作的小品文集,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年)。 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一千五百余则。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达的是文...

173.8万
《小窗幽记》

2191万
《小窗幽记》

1009.7万
解读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的个人著述,而是他摘取各种文章中的精妙语句编撰而成,成书后受到时人的欢迎,以后历代均获得高度赞誉,为中国人修身养性奇书之一。 此书扑面而来的就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结晶成的博大丰厚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精妙。 此读本篇幅有限,编者从1420多则条目中撷取200则,略加注释和解读。 黄山书社出版发行,卢丰解读。

1928604
小窗幽记101-134

全书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共一千四百余条格言。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厚的学养和良好的性情;...

341234
小窗幽记-51-100

全书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共一千四百余条格言。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厚的学养和良好的性情;...

50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