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女性媒介比较研究
中西方雕塑艺术比较,其实也是文化比较。作者旁征博引,是了解中西方古代文化的好书。吴伯凡作长篇绪言。作者:丁方,张谦,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年版播主注:这本书是我上大学时和同寝老幺去逛特价书店,她淘来的。毕业时她把这本书转送给了我。放了这么多...
(公众号:wuzhikuhai)尹鑫,男,1955年12月生于桂林市。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政治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辨证逻辑专业委员会、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西思维科学学会会长。
本书是近20年来国内少有的对德国金融体系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比较研究。中国与德国在经济金融发展上存在诸多相似性特征。中德两国金融体系的银行主导特征都十分明显,国有或公共金融机构比重高,两国都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出口导向性特征明显,两国都实行大...
保罗.蒂里希和朱熹:关于人类困境问题的比较研究。尽管蒂里希和朱熹生活在极其不同的环境之中,但对人类的本性和困境问题他们却实有极其相似的观点。这本书精深地诠释基于三个主要分析范畴:统一、活动和复合。作者阐述了蒂里希和朱熹是如何诊断并试图医治...
中西方音乐比较研究【4集】(金士友:东北师范大学)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 【内容简介】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几个世纪,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历过城镇化的“裂变”了,但世界探索城镇化的步伐一直未停歇,完善的进程也远远没有止境。本册遴选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国家,它们所...
更多专辑请点击:《全球化与国家竞争》《居危思危》、《告别百年激进》《八次危机》、《去依附》《解构现代化》为什么发达国家这么发达?为什么欠发达国家这么多灾多难?为什么美元能称霸世界?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去依附”,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危机...
任何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对核心国的依附,走出被动接受成本转嫁的发展陷阱,都必须加强多边关系及区域合作的共生协调,与此同时力争形成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制度的构建权与维护自身利益的话语权,共同努力建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包容,平等互利发展的国际制度。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 【内容简介】 在命运的交织中,一位年轻的男子偶然间获得了古老传承与神秘力量,踏上了修行之路。他不仅要面对自我极限的挑战,还要与强敌对抗,解开身世之谜,寻找失落的神秘遗迹。这是一场充满艰险与考验...
了解当代世界格局本质,思考自身发展方向。
比较,是法律研究的重要方法论,而比较法则是法律比较的基石
作者: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约翰•杜伦•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泰玛•利比斯(Tamar Liebes)艾薇儿•奥尔洛夫(Avril Orloff)译者:常江
自用,转载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7411b7Wv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7411b7Ry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 【内容简介】 受域外学术的影响和内在发展的驱动,近年来法制史研究渐呈活跃态势,无论文献的整理出版还是研究著述的发表,在各专史或各学史的领域都显得相当突出。本书在反思各类专史学史混淆比较与比...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是20世纪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于1964年发表的一本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书籍。作者通过对不同媒介的比较,以及与种种文化现象的关联,勾画了一种电子媒介文化社会的图景,并对其发展趋向作出了某些预言 。该书被普遍认为语言晦涩难以理解,但一出版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麦克卢汉热” 。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展开论述了四种观点...
本书是一部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作者认为,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塑造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通过对不同媒介的比较,以及与种种文化现象的关联,作者勾画了一种电子媒介文化社会的图景,并对其发展趋向作出了某些预言。作者简介 · · · · · ·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 (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传播理论家,多伦多大学英语教授,著有《古腾堡星系》(1962)、《媒介即信息》(1967)、《文化是我...
比较法包括叙述的比较法,即对外国法的研究;评价的比较法,即比较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异同及其发展趋势;沿革的比较法,即研究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现实和历史关系。比较法的最初使命是比较欧洲各国的立法和法律制度,进而为欧洲各民族国家自己...
有真正客观的信息吗?为什么会有垃圾信息?关系是几维的?秩序是如何产生的?信息化描述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什么区别?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为什么还要预测?为什么有些信息是因为转发之后才流行的?谣言能够自洁吗?谣言如何才能自洁?没有公共常识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1] 作者将计算机、传播学、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未来学等学科融会贯通,用理性和缜密的思维将隐藏在日常传播事件和社会现象下的人际关系和新商业模式抽象为可推演的数学模型,在个人生活、传播以及商业应用范畴内均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在极速变化的新商业社会中,《重新理解媒介》将与传统企业与创新企业的产品推广、品牌打造、价值观传播甚至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很强的交互关系,是人类在信息社会中构建新话语体系和开启全新生活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重建社交关系和群体秩序的生存指南。 全书用独到的哲学思维,辅以详实有趣的媒介史料,对媒介的演变、媒介的功用、媒介与人的关系以及媒介走向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为我们重新认识媒介、理解媒介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