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
何云伟相声合辑,包含对口,单口以及其他曲艺作品
何云伟李靖相声
节目主题:把米小圈上学记改编后做成何伟上学记,然后再播出。关注我,带你一起听故事。适合谁听:儿童
何伟[1],曾用艺名何云伟,1981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影视演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1999年,开始学习相声表演。2004年,正式与李菁合作演出,经常上演的节目有《黄鹤楼》《学四相》《闹公堂》《拉洋片》《戏迷游街》等百余段[3]。2005年,参加“北京相声小品大赛”中,凭借《我要幸福》获得相声专业组一等奖。2006年,与李菁合作表演对口相声《卖布头》[4]。2007年,与谢天顺合作表演相声《大上寿》。2008年,参加天津八一礼堂演出[5]。2010年,宣布退出德云社[6]。201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何云伟和李菁,一个是郭德纲的大弟子,另一个是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两个人在德云社的地位都是相当重量级的,但是两人在德云社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离开。 本专辑收录了李菁&何云伟的部分经典相声段子,以供回味。 何云伟,本名何伟,1981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昌平,相声演员、影视演员、主持人。1999年开始学习相声表演。2004年正式与李菁合作演出。 李菁,男,1978年8月1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是相声名家师胜杰先生的第十三位弟子,擅长京东大鼓、快板和双簧,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委员。
「跳岛FM」是一档文学主题播客,一份可以用耳朵收听的文学杂志。每周三更新。我们跟随作家探寻文学作品的诞生起点,听各行各业的创意头脑分享文学灵感,让谈论文学也成为艺术创作。对话何伟01:住在成都的这一年Peter Hessler : My Year Living in Chengdu非虚构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以“中国三部曲”而为中国读者熟知,他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中国,在涪陵教了两年书,并以一种“局外人”的视角写下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观察。离开中国多年后,在2019年,何伟再次回到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和同为作家的妻子张彤禾、双胞胎女儿定居成都,目前在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教授非虚构写作和大一作文课。今年,何伟在中国经历了一场疫情,他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是如何控制住新冠疫情的》的文章,引发了众多讨论。为什么这次何伟选择回到成都教书?他对疫情期间的封锁、单位、社区有怎样的观察?如今他会怎样回顾“中国三部曲”里的中国故事?多年后重回中国,他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剧烈的变化?曾经关注和书写小人物、普通人的他,为何会在今年开始关心并研究成功人士?这次,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做一名记者,而是在单位里教书、写作呢?今年8月,跳岛FM去到成都,和何伟展开了一次3小时的对话。我们的节目将分为上下集,在本周和下周连续呈现,并同时上线中英文版本。在下期节目里,何伟会和我们分享他对写作课、语文教育、非虚构写作的观察,敬请期待。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BeulahDong)谷禹,前外媒记者,前阿里巴巴公关,航空酒店信用卡积分爱好者。【嘉宾】何伟(Peter Hessler),美国记者、非虚构作家。生于1969年,《纽约客》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著有关于中国的非虚构作品《江城》《寻路中国》《奇石》。【时间轴】02:18 为什么回到写作灵感来源地四川:川菜、四川话、四川人03:55 当记者与人有疏离感,选择在川大做老师是为了建立与人的关联05:30 酒局、人情和体温接龙:何伟在中国的单位07:00 何伟谈《纽约客》上发表的关于疫情的文章:“我觉得很有必要让美国人看到这里的情况。”08:00 中国社区在密接追踪方面做的工作,对流行病调查工作者帮助很大12:55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的亚洲旅行,让何伟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因此决定来中国18:00 《江城》中用诙谐书写生活中的困难:“幽默”不是打趣、嘲讽,而是忠实呈现19:55 从对工人有刻板印象到观察到他们的丰富生活,对作家而言分析比判断更重要39:10 裔族、性别之别:何伟和妻子张彤禾与中国人打交道的不同方式如何影响写作43:45 何伟谈记笔记的习惯和重要性:张彤禾曾丢失笔记本,找回后对照发现记忆和笔记全然不同50:47 以普通人为写作主题的何伟,认为自己也许也该写写成功人士【本期嘉宾推荐图书】《权力之路》[美]罗伯特·A.卡洛【Recommendation】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 The Path to PowerBy Robert A.Caro【音乐】上海复兴方案片头- Public Poet片尾- There and Then【Music】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Opening Music-- Public PoetEnding Music-- There and Then【视觉设计】孙晓曦【Graphic Design】Sun Xiaoxi【后期制作】陈进键施骅伦【Post Production】Chen JinjianShi Hualun【制作总监】韩玉莹【Production Manager】Han Yuying【配音】赵哲【Voice Actor】Zhao Zhe【收听方式】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联系我们】微信公众号:跳岛FM微博:跳岛FM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企业数字化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是怎样?在数字化不能够满足预期的原因中,投入过高而回报率偏低、缺乏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以及数字化技术与业务难以整合位居前三。进入数字化转型时代,面对不确定性环境,人力管理面临全方位的挑战。那如何建立培养一支为企业...
嗨喽,大家好!何伟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校园,会发生什么事呢?欢迎大家来收听我的节目!何伟:学习成绩好,有一个小弟弟,死对头范可娃李黎:学习成绩也很好,不喜欢范可娃,喜欢读书米小圈:成绩不好,毛病很多,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姜小牙:家里很多钱,...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终于,在何伟的笔下...
《纽约客》的记者何伟2001-08年间通过驾车环游的方式捕捉现代中国。追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头,内容包括:城墙,村庄,工厂等,用生动风趣的笔触,让人们看到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地。“中国纪实三部曲”系列最终篇,亚马逊书店中国社科类图书第一名
「跳岛FM」是一档文学主题播客,一份可以用耳朵收听的文学杂志。每周三更新。我们跟随作家探寻文学作品的诞生起点,听各行各业的创意头脑分享文学灵感,让谈论文学也成为艺术创作。这是中文配音版节目,英文原版节目同步上线,欢迎关注跳岛FM,在播放列表中点击收听。 何伟(Peter Hessler)一直专注于观察和书写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今距他写就“中国三部曲”已经过去了十几年。2019年,何伟和妻子张彤禾、女儿们重回中国,定居四川成都,任教于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教授非虚构写作课。在不同的国家居住已经成为何伟和一家人生活的常态,不管是在中国、埃及还是在美国,何伟都有意保持着“局外人”的状态,他认为,对于作家来说,这样的视角能更敏锐地对世界进行观察。 在川大教授非虚构写作课的一年,何伟为何要引导学生从社会阶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何伟如何评价国内的写作课?中国有大量非虚构素材,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如何建立传统和市场?中国的当代文学在何伟看来有着怎样的特点?何伟推崇的新闻报道传统是什么? 今年8月,跳岛FM去到成都,和何伟展开了一次3小时的对话,节目分为上下集呈现,同时上线中英文版本。中文版配音内容由《江城》《寻路中国》《奇石》译者,也是何伟当年在涪陵的同事李雪顺翻译。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和何伟谈到了他对疫情的观察,回到成都后的生活和他对“中国三部曲”的回顾。本期节目,我们继续与何伟进行对话,聊聊他和学生、同事之间多年的情谊,现在在川大的非虚构写作课,对非虚构写作、教育制度和社会阶级的观察,以及在中国社会不断变化的今天,如何真正实现与人的连接。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BeulahDong)谷禹,前外媒记者、阿里巴巴公关,目前是四处闲逛的无业游民。 【嘉宾】何伟(Peter Hessler),美国记者、非虚构作家。生于1969年,《纽约客》杂志特约撰稿人,著有关于中国的非虚构作品《江城》《寻路中国》《奇石》。 【时间轴】03:00家庭规模缩小、教育资源集中和社会竞争加剧: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比90年代涪陵的学生更刻苦08:53 何伟在非虚构写作课上和学生讨论“阶级”:乔治•奥威尔是英国的鲁迅,阶级概念为现在中国带来新视角13:43 何伟认为《江城》没有改变书中任何人的命运,被改变的是自己17:02 何伟与译者李雪顺、涪陵学生威利和艾米丽持续了多年的友谊20:30不论在中国、埃及还是美国,何伟都是一个“局外人”,这样的视角能让人保持敏锐的观察24:10 “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制度应该介乎中国和美国之间。”25:38 何伟和张彤禾为了女儿们的教育,花大量时间学习中国的数学题28:42何伟眼中的国内写作课:“你去背固定搭配,再像一个作家那样来用它,那往往不是在表达你自己的思想。”29:49 中国语文课爱背诗,美国人却不然,何伟认为背诗会让人找到自己与传统的联系32:40 中国有大量的非虚构题材,但未建立起传统和市场34:58 “如果我想以独立作家的身份活下去,就必须学经济学。”38:28 中国新闻专业的学生偏重理论,缺少实际报道经验39:15 中国当代文学如《狼图腾》给何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寻找符号的方式阐释事物46:49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何伟,谈面对面交流的意义50:58 中国存在阶级固化的现象,但仍有一定的流动性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我的天才女友》[意]埃莱娜·费兰特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片头- Public Poet片尾-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陈进键施骅伦 【制作总监】韩玉莹 【翻译】李雪顺 【配音】赵哲 【收听方式】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微信公众号:跳岛FM微博:跳岛FM邮箱:tiaodaoFM@citicpub.com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