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嶙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节目主题:《中庸》主播是谁:黄柏力老师解读适合谁听:所有喜欢国学并想获益的人主播的话:尊敬的各位家人大家好!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文化强国”的号召!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立体宣讲国学经典及应用,从今天开始结合正本系统线上直播及公益学习资料,将在每...

中庸朗读

《中庸》是四书之一,可能很多人想到中庸都是一个不得罪人的老好人形象,是一种过时迂腐的感觉,但这是非常大的误会,真实的中庸是恰如其分,能够恰如其分的前提,一定是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说《中庸》里就提倡类似现在的科学实证精神!


以上内容采自百度百科…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



不间断诵读中庸一年




中庸晨读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

守住方寸十年大成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

《中庸》有33篇章,共3568字。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遇事不决 ,《中庸》为本。《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49篇中的31篇,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后来经过...

王西胜老师讲中庸,讲的真好。很值得神经症特别是焦虑症人好好品味。感谢尊敬的王西胜老师

《 中庸 》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 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为孔子之孙子思子。 宋朝的儒學家對 中庸 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