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儒家剑子

《孟子》-儒家学霸

小时候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虽自幼丧父,家境贫困,但他没有辜负孟母的期盼,勤学苦读,受教于孔子门人,最终集儒家之大成,将儒学继续发扬光大,被后人尊称为“亚圣”。本栏目从孟子的出生讲起,以说理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他的一生经历,...

1445
《诸子百家1》之儒家

3166.5万
子夏易传-儒家系列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

203499
儒家心学

4489
内圣外王——儒家的境界|解读儒家智慧|AI电子书

【内容简介】介绍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影响,重点在先秦孔孟思想至宋明理学的儒家精神传统。 【作者介绍】 李翔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播介绍】 我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AI主播,更新稳定,为...

3220
大学-曾子-儒家系列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

101.3万
礼记-孔子-儒家系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

602555
孝经-孔子-儒家系列

19962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强调了对人的重视,率先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思想核心为“心性”二字,所谓“内圣外王”就是这个意思。这对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14274
儒家经典《孟子》精读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此专辑是吉林大学杨军教授对儒家经典孟子的深度逐句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刻的...

203万
儒家经典

诵读儒家经典

371280
儒家哲学

         我是子园,欢迎您来到儒家书院听我讲儒家哲学        我们大多数都在这种教育之中浸泡过十几年,等到我们走入社会之后,已然完全踏过了观念形成的阶段,也已经错过了有时间、有精力、有好奇心去寻找有超道德价值目标的年龄。当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有生存之上的更为重要的学问的时候,我们再去学习时,已经形成了执着于过往经验产生的三观了。西方国家的人们有宗教来弥补,那么我们又能够凭借什么来弥补呢?当哲学的积淀不再是必修之基本,甚至有人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系...

301985
儒家天命论

                                    儒家言天命,存敬畏图进取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儒家文化中所谓的天命,我发现每次说到天命时,大家都似懂非懂,甚至有人会认为是迷信,特别是外国的朋友,很难听明白这个词汇的真正意义,圣贤经典的特...

11511
儒家经典

24199
儒家的修养

在儒家看来,道德修养就是保持人的本心。只要努力修养即可存其本性之善,并可达到更加完满的善的境界。因此,儒家道德修养特别重视立志。立志就是确立目标,使个体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1427
儒家真骨血

儒家精神的最高境界:学习了几千年来人人向往的道理,不按照这些道理做,就浑身难受,心中不安,非要这样做才能舒坦。

1906627
儒家经典

278
朱子语类-朱熹-儒家系列

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

415280
儒家修身九讲

本书将儒家从孔孟到宋明时期所发展起来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慎言、致诚等九个范畴,对它们的基本含义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书后附录集多家经典,可用于反复阅读、朗读乃至抄写,帮助修身实践。

13664
儒家静坐法

儒家祖述尧舜,静坐遵循的是“存心养性”。认为“心之体本静,动则失其本”,一贯提倡凭借内静内养功夫,以涵融心性神气,做到心纯体健,以充实人生和完满人生。 本卷包括“儒释道三家修持的相同点”、“儒释道三家修持的不同点”、“儒释的正襟危坐”、“儒家静坐的典则”等章节,知行合一,虚实兼备,甚是精辟。尤其是对儒家静坐功法的核心,即守中法、守一法、守仁法、守诚法、格物法、至命法、修止法、修观法、修定法、修静法、修息法、养气法等12功法,有独到的见解,且讲述精当,易于修习掌握。 台湾 天见心 编著

243.5万
新儒家宣言

这是由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联合起草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简称“中国文化宣言”

12542
儒家修身九讲

方朝晖  著 修身,一辈子做不完的功课。

7122.1万
领会<管子>真懂儒家(完课)

五经是儒家内学,管子是儒家外学,不懂管子,是半吊子假儒家,做不到内圣外王。 原本此讲座为线下收费课,故经整理,将部分录音没有全部放出,有需要的,请加主讲人微信“茶中道人(全拼)”或到荔枝微课的“黄向军国学聊斋”购买。

172.5万
儒家哲学史

这个专辑旨在为您讲述儒家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历代儒家的思想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述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朝代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概念,对于学习儒家思想的学者有启发性的学习意义,全面了解儒家思想也是每个步入儒家的子弟,不可或缺的必然过程,专辑采用大量的历史文献编撰而成,及真实性、客观性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以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宗教的差异性,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次听真知的听觉盛宴。 现在的教育科目,因为受到西方世界思想的冲击,变得和原来数千年完全不同。学校的教育几乎完全忽视了精神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而集中于学术科目的技巧。可以这样形容,我们抛弃了「理」的学习,而集中精力于「术」。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这种教育之中浸染过十几年,等到我们走入社会之后,已然完全踏过了观念形成的阶段,也已经错过了有时间、有精力、有好奇心去寻找有超道德价值目标的年龄。当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有生存之上的学问的时候,我们再去学习时,已经形成了执着于过往经验产生的执念了。西方国家的人们有宗教来弥补,那么我们又能够凭借什么?当哲学的积淀不再是必修之基本,甚至有人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系统地接触过哲学,那我们中国人又拿什么来填补心中必然会有的空白?徒然哀叹「空虚」二字而已。 哲学的任务不在于就具体知识的增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的境界,儒家哲学旨在帮助人成为圣人,是让人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而不在于使你变成什么人,职业技术的教育就是使你变成什么人,比如工程师、律师、医生等。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件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不同的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这样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根据个体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如果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还有一种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忽视伦理纲常,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所做各种事的意义是功利的。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之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而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会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也就是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只需要了解所做的事情应不应该做而做,其结果则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一个人正常的状态;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通过修行成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儒家哲学传统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超乎于自身范围,超乎于现世的追求是最根本最自然的欲望之一。从这无可否认无法避免的欲望之中,脱胎出了宗教。伊斯兰教起于阿拉伯半岛,基督教、天主教起于西欧,佛教、印度教起于印度,看这世界三大宗教近乎囊括了所有主要的文明起源国度,却唯唯跳过了中国,这并非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对超乎现世的追求,而是因为在中国本土,哲学的地位可以近似于宗教在其他国家的地位。中国人不是宗教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从骨子里是哲学的。我们中国的哲学,在本土之所以可以代替宗教的功能,就是因为它发展到了超乎现世的境界。中国的哲学,不在于增加多少知识,而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精神境界,以获得超道德价值的目的。道家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儒家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观念带来了强烈的认同性和超脱性,这种境界和宗教的最高境界是等同的。中国的伦理哲学,完全能够弥补我们心中的空白,来达到精神的富足与完美。

12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