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佛前三炷香

三千佛洪名宝忏

156213
佛教十三经

佛教经典,浩如烟海跟随钱文忠教授佛教十三经的脚步开启智慧人生

912.1万
念佛唱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161.6万
三劫三千诸佛名经

三劫三千诸佛名经(三卷,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开元拾遗附梁录 先五十三佛。次庄严劫。贤劫。星宿劫。各千佛。

3745
佛说自誓三昧经

2258
佛说慧印三昧经

6511
三十五佛忏悔文

三十五佛忏悔文 

4401
三十五佛忏悔文

《三十五佛忏悔文》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宝月佛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娑(suō)留那佛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南无旃(zhān)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功德佛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南无红焰帝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南无周匝(zā)庄严功德佛 南无宝华游步佛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miè)戾(lì)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tuán)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

15万
三十五佛忏悔文

2672
三千佛塔烟云下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411.6万
三世诸佛的眼睛

49.7万
佛说三时判教简释

判教,是对佛陀一生言教的总结梳理,中心思想是什么?大体框架如何?有哪几大块组成?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385
华严念佛三昧论

371.3万
菩萨念佛三昧经

302206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二卷)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佛在竹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九十亿菩萨俱。竹园四面周匝地生文陀般华,华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萨。皆如文殊,问法,百日之中,六道受乐。佛入宝如来三昧,感动十方诸佛,各遣菩萨来会,及天龙八部,皆来集...

247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三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及天龙八部,皆来集会。时坚意菩萨请问三昧法?佛唱首楞严名。一切众会,各敷妙座,各见如来坐其座上。等行梵王问何佛是实?佛言,一切皆是真...

31170
《佛子行》三十七颂

《佛子行》三十七颂,被誉为“正觉之道”,尤其是根让仁波切《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一书流通于法界以来,自然而然已经广为人知

111896
佛教十三经:心经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哪些堪称经典,哪些经论最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是研究佛教的必读书?为满足广大佛经爱好者阅读经典佛经的愿望,中华书局约请著名佛教研究专家赖永海教授担任主编,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即《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是为“佛教十三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

617.2万
佛教十三经读诵

诵读经文学习佛法。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一切痛苦,其实来自于各种执着,而要想消除这些执着,佛法中有最殊胜的窍决和方便,现在不少人学了佛以后,虽不敢说完全摆脱了所有执着,但对一些事物容易看开,不会特别偏激,以此给自己的生活也重新打开了一片...

15631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12631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15929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9823
佛说菩萨念佛三昧经

佛说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刘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序品第一,佛住耆阇崛山,净居天子于夜后分供佛,请说念佛三昧。佛默许之。天子去后,微笑謦咳,声遍十方,天人毕集。佛出僧坊,遥见宝地,复更微笑。不空见菩萨问知其故?即入三昧。于彼宝地,化作...

6601
佛子行三十七颂·略释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故於昼夜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贪爱亲眷如水荡,瞋憎怨敌似火燃,痴昧取舍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 舍离恶境惑渐减,弃除散乱善自增,自心清净起正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长伴亲友须别离,勤聚之财必捐弃,识客终离客舍身,舍世执恋佛子行 伴随恶友三毒盛,闻思修德渐坏少,慈悲喜舍令退失,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善知识罪渐消,功德增如上弦月,珍视智慧圣导师,重於自身佛子行 自身仍陷轮回狱,世间神祇能护谁,应依殊胜无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诸极难忍恶趣苦,世尊说为恶业果,纵须舍命为代价,亦不造罪佛子行 三界乐如草头露,均属刹那坏灭法,不变无上解脱道,奋起希求佛子行 无始劫来慈悯恩,诸母若苦我何乐,为度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源於贪己乐,诸佛生於利他心,故於自乐与他苦,如实修换佛子行 纵他因贪亲盗取,或令旁人夺我财,犹将身财三时善,回向於彼佛子行 我虽无有何罪过,竟有人欲断吾头,然以悲心於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吾犹深怀悲悯心,赞叹他德佛子行 若人於众集会中,揭我隐私出恶言,犹视彼如善导师,恭敬致礼佛子行 护养於他若己子,其反视我如仇敌,仍似慈母怜病儿,倍加悲悯佛子行 其若等同或低劣,心怀傲慢侮蔑我,吾亦敬彼如上师,恒常顶戴佛子行 纵因贫困受轻贱,复遭重病及 [2] 魔障,众生罪苦己代受,无怯儒心佛子行 虽富盛名众人敬,财宝等齐多闻天,犹观荣华无实义,离骄慢心佛子行 若未降除内瞋敌,外敌虽伏旋增盛,故应速以慈悲军,降伏自心佛子行 三界欲乐如盐水,渴求转增无餍足,於诸能生贪著物,即刻舍离佛子行 诸法所显唯自心,性体本离戏论边,不著能取所取相,心不作意佛子行 遭逢欣喜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外象美丽内无实,舍离贪执佛子行 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极忧恼,故於违缘逆境时,当观虚妄佛子行 为求菩提身尚舍,身外物自不待言,布施不盼异熟果,不求回报佛子行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求利他岂可能,故於世乐不希求,勤护戒律佛子行 欲积福善诸佛子,应观怨家如宝藏,於众生舍瞋恶心,修习宽忍佛子行 见求自利二乘士,勤修行如救头燃,利众生为善德源,欢喜精进佛子行 甚深禅定生慧观,摧尽业障烦恼魔,知已应离四无色,修习静虑佛子行 五度若无智慧导,菩提正觉难圆成,认知三轮实体空,智巧合一佛子行 若不省察己过错,披佛外衣行非法,故当恒常行观照,断除己过佛子行 我因烦恼道他过,减损功德徒退转,故於菩萨诸缺失,切莫议论佛子行 因求利敬起争执,闻思修业渐退转,故於亲友施主家,舍弃贪恋佛子行 粗言恶语恼人心,复伤佛子诸行仪,令人不悦之恶口,舍弃莫说佛子行 烦恼串习难对治,觉智之士正念持,贪瞋痴心初萌起,即时摧灭佛子行 无论何时行何事,应观自心之相状,恒系正念与正知,成办利他佛子行 由此精勤所修善,为除无边众生苦,咸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1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