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古文观止和梦溪笔谈哪个好

梦溪笔谈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封建官吏家庭。父亲沈周曾经先后在简州、润州、泉州等地作过地方官。沈括幼年时跟随父亲四处赴任,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增长了见识。 沈括的一生也经历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读书、...

2268084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

191604
评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全书共26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等17个门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市面上的版本基本上都是选取部分内容,而本书是分为原文和译文来讲述完整版的梦溪笔谈。

874601
古文解读《梦溪笔谈》

虽时隔千年,梦溪笔谈这本书,今日读来仍能增长见闻且颇有趣味。

451689
《梦溪笔谈》

义工介绍:郑诗焱,大一学生,现在在福州读书。曾多次公益志愿活动,如参加学校核酸志愿服务工作,负责汇报核酸采样实时情况;参加食堂防疫督导活动;参加宿舍体温监测活动等。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热爱阅读,希望通过我的声音丰富大家的空闲时光。内容简介...

522011
梦溪笔谈-沈括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

481万
沈括:梦溪笔谈

2039886
《梦溪笔谈》阅读

分类: 中国古典文学作者:沈括《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659183
古文观止

142787
古文观止

读懂《古文观止》,读懂古人大智慧。知历史,知哲学,感受传统文化底蕴,助力文学素养提升。

131714
古文观止

1461.6万
古文观止

本书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分为12卷。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是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以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每篇...

683072
古文观止

2268069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该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

715078
古文观止

121355
古文观止

22775
古文观止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438505
古文观止

古文美好、智慧、丰富、博大,欲深入传统文化,古文是必须的工具。而《古文观止》则是古文中的精华。 欲查找相关文字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keziguxianglai”

393.3万
古文观止

3160
古文观止

朗诵与讲故事

1195265
古文观止

节目主题:古文观止适合谁听:从小养成书籍信息: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内容重点:古代那些事(文言文)主播介绍:一个小学生陪大家一起读古文观止主播寄语:大家请勿喷我更新频率:每天更

441652
古文观止

“欲修大道者应先修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指人天赋的道德观念,良知良能即是良心,王阳明说“见父自然之孝,见兄自然知地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这些哲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建立起自己内在的规范,独特的思想行...

1506375
古文观止

经典如佳酿,越久越香

10355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83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