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古文观止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它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13721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扼要,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作品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比如尊敬...

599576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齐家修身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  ,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影响深远。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

74.1万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阐明修身治家之道,是家教名著。全文共524字。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如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等,为历代...

242017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

291231
朱子家训

162981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的“教条”在今天是否依然适用,我们一起讨论!《朱子家训》,作者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294.2万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部分文章

2993509
古文观止

18879
古文观止

9357
古文观止

节目主题:

1235556
古文观止

学习且诵读《古文观止》

1202万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

1786559
古文观止

2521.4万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

141465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学生应对科举考试的教材。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

2227639
古文观止

一部古代散文的优秀选本;跨越时间的长河,从先秦到清代;与《唐诗三百首》共称奇书“双壁”;让我们跟随声音的步伐,追溯历史与先贤对话。书籍信息:编者/出版社钱伯城,江苏常州人,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编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更新频率:...

1204790
古文观止

经典如佳酿,越久越香

10355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才、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所选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辞赋,基本上均为历代传诵名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书中选编了上启东...

1645659
古文观止

143159
古文观止

2221.4万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按时代顺序和作家作品编排,共分12卷,集作品222篇,骈文、散文俱有,以散文为主。既有洋洋洒洒的长篇,也有简短精致的短篇。记史叙事,抒情写景,咏物明志,表彰信札,诸体皆备,全是历来为人们喜爱的名篇。这部书的出现,为后世的古文学习者...

963214
古文观止

学习鼓的重点不是在脑子里储存许多古文,而是锻炼出阅读古文的能力。古文何止百篇,千篇?即使是古文观止这样的教材,也只选出了古文中尤为优秀的篇目,不能说它代表了全部古文。此书取名“ 观止”一词,意为“看了这些篇目能够登堂入室”,而不是看了这些...

11879
古文观止

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体裁丰富多样,其中又以散文和诗歌为最;自最早的卜辞、诸子百家、《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魏骈文、唐宋散文……至明清两代,古文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这一文学的社会功能,亦描绘出我国文学历史发展的一条清...

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