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列传中的成语故事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方言)《菜根谭》道:《阴符经》《素书》《老子》(方言)《庄子》《列子》《抱朴子》《静心...
因为家中养了一只狗,所以录音中出现犬吠,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商君书》是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商鞅所著的一部政治著作,也被称为《商鞅书》。商鞅是秦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变法家,他在秦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对秦国的崛起和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商鞅和他的《商君书》在历史上...
商君书,农战,驭民五术。
《商君书》在古代的时候也一直就是禁书,那么这到底是一本怎么样的书籍呢?要说这部书堪称是天下第一禁书,而他只能是皇帝才能够阅览,而尤其是天下的百姓们是绝对禁止的。而他的内容则更是容不得在民间传颂,他的作者是商鞅,历史上对于他所推崇的刑法应...
商鞅(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复姓公孙,名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嘱托不以为然,也就没有照做了。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击郑,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例如:《商君书》中有“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能够战胜强敌、称霸天下的国家,必须控制本国的人民,...
内容重点: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是我国人民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也是对汉字运用的典范。恰当地运用成语,会使孩子的文章字字珠玑,赏心悦目,而使用不当,则会闹出很多笑语,甚是尴尬。更新频率:每天1-2集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商君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例如:《商君书》中有“民弱国强,...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治国之道了解一下?
《商君书》从君主独裁的角度,推行法治,注重农战,主张极刑厚赏,以富国强兵为急务,而以去智愚民为手段,自有其历史意义。但此书名为任法,实则明术,着眼点唯在于如何使臣而不致大权旁落,如何弱民而驱之从事耕战,而视知识为寇仇,以智慧为虮虱,似为...
《商君书》是中国法家代表著作,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产物。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制度基础,也奠定了2000多年中国君主中央集权的制度基础。《商君书》作为一种使秦国强大并征服六国的组织学,融入在中国组织管理者的基因记忆之中。《商君书》这一精神...
《商君书》也称《商君》《商子》,现存26篇,其中2篇有目无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着重论述了商鞅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可能还包括其后学)著作汇编。《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认为能够战...
课程咨询 QQ:1475336100商鞅在秦国执政近二十年,使偏居中国版图西北角落、一度被“以夷狄视之”的秦国一跃跻身富强国家之列,后世遵循其法,逐渐在诸雄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一百多年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与商鞅变法奠定的坚实基础有密切联系。《商君书》又称...
如需收听更多好书解读,请点击此处,订阅1000+讲书全集>>>《商君书》共26篇,纪录了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详细讲述了商鞅的变法之路,从出生卫国到投效魏国、不被重用,再到转投秦国、主持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商鞅失去了靠山,商鞅被人诬告,最终被车裂而死。
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主播 漫漫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
《商君书》也称《商子》,过去一直是太傅教太子的教材,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现存24篇,是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不仅有着优美的语言形式,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成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在文学作品中更是随处可见。许多成语源自古代寓言、历史典故和古诗文等,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是...
中国历史故事-东周列传是记录公元前789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书籍,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东周列国志》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