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广场与高塔》(上):如何用正确方式玩权力的游戏

097《广场与高塔》(上):如何用正确方式玩权力的游戏

00:00
12:04

本期互动问题:

你在工作中遇到过“广场”和“高塔”式的权力结构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结构的?


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留言,写下你的答案,我们会在最优质的评论里抽出一位用户,送你这本书《广场与高塔》,赶紧来评论吧!


活动日期:2018年7月17日-7月24日 已截止「时间简史_wd 」获得了这本英文原版《广场与高塔》书籍。精彩评论如下:

工作上领导都是高塔和广场的权力结构,那些做出突出成就的领导表现的更加显眼和激进。打个比方,曾在北大国发院工作的薛兆丰老师,为了传播地道的经济学,在得到开专栏,和学友留言互动,出新书并在菜市场办书展,在得到直播和参加书博会。还有开管理学课的宁向东老师,不仅举办多次线下大课,也被学友请进微信群一同复习和解答问题。


书籍信息:  

英文名:The Square and theTower: Networks and Power, from the Freemasons to Facebook

中文名(暂拟):《广场与高塔》

书籍类别:政治

Amazon评分:3.9/5

Goodreads评分:3.63/5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页数:592


内容简介:  

请你假想一个场景:你在一家大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你在高塔的顶端,领导手下一帮员工。日常的公司运营,全靠你下指令,任务逐层落实,这就是层级。但如何保证你的决策是正确的呢?你得了解市场行情,打探竞争对手的动向。这时候,你就要靠在社交场合的广场上,建立起非正式网络,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脉。公司年会时,你在台上发表主旨演讲,布局公司发展;转身下台,你还要参加酒会,与圈子里的各号人物攀谈。在这个场景中,你作为首席执行官的权力,要靠层级,也离不开网络。


这个场景其实也正是我们今天要为你解读这本书《广场与高塔》所要探讨的问题。这本书于20181月出版,英文版原书大约20万字,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书中其实讲了这么一个事情:网络和层级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协作,历史上两者一起运作,共同影响权力。标题中的高塔象征层级,是统治集团控制资源和知识的大本营;而广场则是百姓活动的市井之地,象征网络。


书的作者叫尼尔弗格森,他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不仅在牛津、哈佛、斯坦福等知名大学教书,还熟识诸多政界人物。他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撰写的传记,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他和基辛格的私交很好,在为他作传时,还从本人那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弗格森提倡历史研究应该参考各种史料。他认为,传统史学界有个毛病,就是只讲层级,忽略网络。这是因为历史学家过于看重官方资料的权威性。弗格森写这本《广场与高塔》,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破除这种局限性,把网络名正言顺地引入史纲。除了官方记录的正史,他这本书还从民间的信件,文学著作,和流行文化等材料当中取材,多角度地诠释历史事件。


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要有一种辩证的权力观。层级和网络互生共存,不要只顾仰视高塔,也不要只看得到广场上热闹的集市。尽管高塔代表的阶层权威一度主导了历史的发展,但广场代表的互联网络一直活跃在权力运作的幕后。在被称为网络时代的当下,权力核心也没有完全摒弃层级的划分。有了这种辩证的权力观,我们就能看清历史的脉络,更准确地把握时事发展。再有人愤世嫉俗地说,历史发展都是几个大人物一手遮天,或是把网络社会理想化成一个自由平等的乌托邦,我们就不会被这种盲目的悲观或者乐观左右。


好,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就来为你详细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本书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什么是网络?和层级相比,网络有什么优势?第二个重点:在历史上,网络和层级如何辩证地影响权力运作?第三个重点:有了辩证的权力史观,对当下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好,我们就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什么是网络?它的优势在哪里?说起网络,我们会一下子想到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它最初的设计理念很简单,就是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使不同地方的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话。每一台服务器就是一个网点,多个网点组成一个网络。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最主要的是可以加快信息流通,其次就是网点之间可以互通有无,让信息从多种路径流通。网络其实并不只是计算机术语,这种结构在生活中非常多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商家之间的物流网,国家之间的外交网,都可以看作是网络。


网络结构能够让消息灵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平面结构。各个网点在同一个层次,网点之间也能够快速建立联系,当中没有阻隔。就好像大家用微信,在群里说话每个人都能看见,要想单独交流,加个好友就可以。网络的这种平面结构,就和层级大不相同。层级强调纵向结构,要自上而下,等级分明。在层级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传递的路径是受控的。好比在一支军队,元帅一个人统领军官,每名军官指挥手下的士兵。同级之间不能下达命令,下级更不能违抗上级。虽然层级可以保证执行的力度,避免风险;但是信息逐层传递效率低下,有时两点之间要想相连,更得翻山越岭。相比之下,网络则可以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加快信息流通。


那网络这种优势,跟权力有什么关系呢?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权力的核心都是帝王将相,与寻常百姓无关。这种对权力的理解过于看重层级,而忽视了网络。实际上,权力的运作离不开网络。只有层级,权力就会僵化,成为一戳就破的纸老虎。网络就像润滑剂,使权力运作更加灵活高效,有时甚至比层级作用还大。下面讲到的两个例子,一个发生在几百年前,一个发生在当代,都体现了网络的优势。


大家一定听说过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发生在16世纪,当时基督教会的权力在欧洲非常大。教会拥有大量土地、金钱,通过建立起森严的层级,来控制财富和知识,甚至左右政治。不管是谁,发表和教会不一致的言论,都会被以的名义进行惩罚。改革派教士马丁·路德不认同教会的这种做法。他主张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信仰上帝。信仰够不够忠诚,不应该教皇说了算;上帝给予的救赎,更不是靠给教会上供金钱就换得来的。路德直言批判教会的腐败,指责这种以教义为名的层级制度,实际上就是为了圈钱盈利,争权夺势。


但是路德区区一个教士,在基督教会层级的底层,他怎样才能扳倒教会这个庞然大物呢?路德的答案就是网络。他把自己的见解写成小册子,然后钉在各地教堂门上。他还把《圣经》从拉丁文翻译成平民使用的方言,分发给民众。这样一来,大家都能了解路德的改革,还能参与其中。宗教改革的网络在民间迅速散播开来。就这样,路德通过搭建草根阶级的信息网络,来包围权贵阶级的教会,打破了教会的知识垄断。教会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开始大规模追捕新教徒。但是网络的好处就在于,你消灭了一个网点,还有其他许多网点,之间可以建立起新的联系。只要没有完全垮掉,网络可以很快恢复。于是,宗教改革得以继续在欧洲大陆蔓延。


网络在几个世纪前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就曾发挥这么大作用。时间向后推,让我们再看一个当代的例子。亨利·基辛格曾担任美国国务卿,他在外交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争做世界第一大国,局势十分紧张。基辛格从中斡旋,既要防止冲突升级,又不能让美国吃亏。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总能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点,做对的事儿。基辛格是怎样才能做到这点的呢?不是因为他地位高、权力大,而是因为他善于利用网络。基辛格的圈子很广:他在外交圈、学术圈、财经圈、甚至娱乐圈都很有人脉。有一次,基辛格被一位苏联数学家邀请,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期间他和一位捷克外交官聊天,了解到苏联内部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才想到了让美国跟中国和解的策略。中美恢复外交关系,成为基辛格职业生涯的一个亮点。他被称为中国通,也是因为他积极地与中国各界建立联系,把自己的个人关系网,拓展到当时被西方世界视为敌人的中国。


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基辛格的人脉外交,这两个例子都显现出网络特有的优势。并不总是层级越森严,权力就越巩固,网络对权力运作同样重要。基督教会只顾维系层级,却败给了路德改革的网络。基辛格则有足够的才智,让网络辅助层级,两者兼容并蓄,让自己的权力在外交舞台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什么是网络,以及网络的优势。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重点:网络和层级如何辩证地影响权力运作。


网络和层级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结构,但是他们并不是完全对立,水火不容。尤其我们讲到权力,很少有绝对的层级,一点儿留给网络的余地都没有;或者绝对的网络,没有任何层级的限制。所谓辩证地看权力,就是既看得到层级,又看得到网络。两者同时存在,互相作用。其实权力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从正面看,是一个纵向的剖面图,这就是层级;从上向下看,是一个横向的俯视图,这就是网络。光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儿抽象,我们再来看历史上的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在17世纪到18世纪,是继宗教改革后,欧洲又一次革命性思潮。如果说宗教改革把宗教从教会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就进一步把人从宗教解放出来。启蒙的意思就是让人的潜能觉醒,不再受神权的束缚。人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辨明真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启蒙运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也有深远的影响。18世纪末的美国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都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启发,许多启蒙运动家也亲身参与到这些政治变革。那启蒙运动到底为什么能在欧洲兴盛起来呢?下期节目,我们来详细讲讲启蒙运动的前因后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万达翡丽

    网络和层级是两个很精练的政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