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看清职场】想清楚再辞职,要清楚什么?——判断与感受

021【看清职场】想清楚再辞职,要清楚什么?——判断与感受

00:00
08:18

【看清职场】08 想清楚再辞职,要想清楚什么?——判断与感受




入职的人,给出的多是理性的理由,而离职的人,给的多是感性的体验。而当我们在决定是否离职时,要学会去判断,而不是去感受。


【看清职场】08 想清楚再辞职,要想清楚什么 | 判断与感受

【看清职场】09 「做自己」不是释放天性,而是推销天性| 天性推销

【成员互动】01 不要只是「求关注」,而要懂得「让舞台」 | 秀场心态

【第六周彩蛋课】感到迷茫,是为自己而活的开始



你好,我是马东。


职场B计划,咱们今天聊一个非常非常重要,但我们常常会忽略的问题,叫做「入职和离职的双重标准」。


到今年,我已经工作了20多年了。20多年当中啊,我见到了太多的人来人往,有新人入职,也有老人离职。


这么多年来,我对身边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你常常问一个刚入职的人,就说「你为什么要到这家公司来啊?」他的理由都差不多,比如说「这家公司大呀」,「世界500强啊」,「待遇好啊」,「前景好啊」等等。


而当他要离职的时候,你问他「你为什么要走啊?」

他给出的理由往往是「我受不了这个老板是傻叉」,「我受不了我这个主管是傻叉」,「我受不了我的同事们排挤我」,等等等等。你就很想问他们,「那你当初来的理由,是消失了吗?」


在我看来,这家公司依然是世界500强啊,这家公司依然很大呀,它依然很好,工资依然那么高啊,是发展前景发生什么变化了吗?没有啊!


那至于「老板是不是傻叉」,「上级是不是傻叉」,「同事是不是排挤」,你的工资,因为这一点而变低了吗?没有啊,你可能还涨了工资呢!


那你当初来的理由一样都没少,你干嘛要走?这时候你就说,「那这的人,气场跟我不和,这的人对我不好,这很重要啊!」对。所以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在你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会不会因为「这个老板不傻叉」,「同事不排挤」成为你求职的重点呢?


比如,有一个猎头过来跟你说,「我们这有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现在在世界上排倒数500强,而且是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产业,它的薪水只有你之前工作的1/3。


但是,这的老板不傻叉,老板对你跟对他的儿子是一样的,而且同事们对待你跟对待他爷爷是一样的。那你去吗?我相信你肯定不去,对不对?你是去上班啊,你又不是去寻主认亲的,对不对?


所以,你不会为了这些理由入职,可是,你会为这些理由离职,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场上最常见的「双重标准」。


作为一个过来人,每次看到年轻人离开的时候我都能理解,但是还是会觉得些许可惜。


他当初来公司上班的时候,是看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在公司期间,他也确实得到了,但是最后,你却为了当初你根本不在乎,或者你没有想到的事情,选择了离开。

这说明,这其中一定有一个时间点是你没想通的,要么就是入职没想通,要么就是离职没想通。事实证明,大多数情况都是离职没想通。


进一步观察,你慢慢发现,入职的人,给出来的都是理性的理由;而离职的人,给出来的都是感性的体验。


以前,你们都知道我在一家很大很大的机构工作,那在那里面,我的领导告诉我一句话,叫做「人们都是因事而来,因人而走」,说的是一个意思。


因为入职的时候啊,你会考虑得很仔细,这期间,你参加各种测试啊,笔试啊,面试啊,连文字资料,连你自己那张简历,你都得写得非常漂亮。而这些流程,在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和分析自己。


所以当你最后选定工作的时候,是因为你判断「这里值得来」。而当你离职的时候,很多东西可能你已经得到了,你看中的,就变成了你每天工作时候的感官体验。你离开这家公司,是因为你的体验让你不想呆下去了。


就像之前网上疯传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写的辞职理由,叫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不好的体验当中,你只需要短短十个字,一个人就可以放弃一份工作。所以,一个是用判断,一个是用体验,判断是一系列的思考,体验是一种感受。


所以,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无论最终决策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判断,而不是去感受。


「我觉得我老板很烦」,「我觉得我的上级很烦」,这叫感受,这不是判断;「我觉得我被别人排挤啊」,这叫感受,这不是判断。而感受有一个特色,就是它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很敏感,而对已经得到的东西,就失去了敏感。


就比如说,我这时候拿手指头戳你一下,你立刻能感觉到,因为这是一个新鲜的刺激,你就非常敏感。


而我要问你说,「你能明显感觉到,其实你身上是穿着衣服的吗?」我保证在我问这个问题之前,你没有这个感受,为什么?因为你天天穿着衣服,你已经习惯了它。


所以,当你为了当下的感受,而纠结要不要离职的时候,你很可能忽略了那些你习以为常,已经拥有的东西。这很明显,这不够理智。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马老师,你不会是因为你自己是老板,你不喜欢员工离职,你就拿这番话来忽悠我们吧?那我已经很不爽了,我该怎么办?接着当牛做马吗?」

凭良心讲,真不是这样。我跟你分享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叫做「你不可能通过更换游泳池,来学会游泳。」你找一份工作,你耗费了很多脑力,经过了很多流程,大概率上,你的判断可能是对的。


但是当你离开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依据的是工作瞬间的感受,你脑子一热,你就辞职了。而感受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你心理定位的结果。


如果你把你自己定位成被动的人,那感受就是别人塞给你的。而你觉得自己的老板傻叉,你觉得他朝令夕改,是因为老板让你产生了这种感受;你觉得自己被排挤,是因为同事给了你这种感受。

所以你希望换一个老板,换一群同事,换一个单位,你希望接下来的别人,不要给自己这种感受。可是,如果你能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主动的人,这种感受可能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比如别人排挤你,你可以决定你要不要在意;你的上级烦你,你可以决定,你是不是要受他的影响。这其实,就是咱们在课程当中反复提到的「主动性思维」和「被动性思维」的区别。


比如说我在公司里,我知道我有好多的同事背后会吐槽我。可是,我说实话,我觉得这很正常,谁没有背后被别人吐槽的时候?


我听说过好多日本的公司,以前会把主管的那种橡皮的塑像,直接搁在一个特定的房间,然后这员工实在不爽的时候,就进去冲着那个橡皮的塑像一通打、一通骂,甚至还有一根棒球棍,照着脑袋上削。


我觉得这很好,这是一种发泄,我自己也没少吐槽别人。可是,往往这并不代表我讨厌他,我是想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而且我觉得,有好多人只是在背后说我,他没有当面吐到我脸上,已经算很给我面子了。所以你的感受由你来负责,你是自己感受的主人。


如果你真的学会了这招,你就叫学会了游泳。所以到这,我不是劝你不离职,我是说,你要想一想,你为什么离职?你学会了这套分析方法,你是学会了游泳;可是如果你不会,你换一个游泳池,你依然不会游泳,依然可能淹死。


因为别人的反应,你无法决定,你换了一家公司,你之前遇到的问题很可能还在啊。


所以当你下一次,因为感觉不爽而想要离职的时候,你想想,你是不是被你自己的感觉蒙蔽了双眼?也判断一下这家公司,它吸引你的理由是不是还在?


毕竟,离职是为了走好下一步,而不是为了逃避走错了的上一步。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你已经上班了,你回忆一下,当初你找这份工作的理由,到底是什么?你当初想要的,已经得到了吗?你今天的烦恼,是因为这家公司有什么改变吗?期待您的分享。


我是马东,职场B计划,下周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indy_jlo

    当初来这家公司是因为创业型公司发展前景还行,工作有可提升和学习空间,待遇在可接受范围内 离职原因: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加班过多(平均每天十点以后,周末也会有一天在加班,偶尔两天都加);一个从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控制欲极强的同事被领导(领导不常来公司)重视升职为我的上级;公司管理混乱,人员流动大等等一系列原因,总结起来: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过于失衡。 但我在这里工作不过半年,辞职的想法在我脑海里浮现了不下100遍,这样的离职对我的职业生涯肯定有负面影响,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任性不够能吃苦,是不是咬咬牙撑过这一关就会不一样,不过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只是再找工作时会有些焦虑,有些缺乏信心。

    米未MeWe 回复 @Cindy_jlo: 是否离职其实需要综合考量,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老师的观点,主要提醒了我们不要情绪性离职,如果理性地分析好利弊了,就勇敢选择吧^^

  • 听友40489980

    (接上条)因此,我认为最关键的不是离职前应该考虑什么,事实上正式离职前每个人可能都有100次离职的想法和200次掐死老板的冲动,但是之所以没有付诸实施,就是因为有过理性考虑离职的存量成本。相反,更应该综合考虑好的,是入职前不能有有那种“终于有人要我了”的想法。而是更应该横向考虑,连离职的代价都考虑进去:你强调技术优越的传统公司,必定做事死板;你强调互联网新公司,就必然会有大量的加班和创业公司的琐事;你号称世界500强,则很可能领导强势升职困难;你强调事业稳定,则很大程度人事复杂劳心劳力。所以入职前一定要看清企业的两面性,如果不能承受它最坏的一面,日后就必将被这一面所累,最终走向无奈离职。

    杉木小小 回复 @听友40489980: 万事有代价

  • 丫头_iko

    你不可能因为更换泳池而学会游泳,但可能因为更换教练学会游泳。选择是因为有吸引自己的因素在,离开是因为个人与公司发展不匹配,无论谁不匹配谁。感觉想分开时候考虑当初为什么在一起,更适合婚姻。婚姻是一辈子的,工作是一个实现良好生活的媒介。当你把工作变成了职业和事业时,就不要轻谈放弃,咬紧牙也要度过一道道坎,最终必然会有所成就。

    听友112448454 回复 @丫头_iko: 说的好

  • 遮住敌人的眼睛

    一个员工最大的失败,就是在多个地方工作过,却始终没和老板成为一伙人,也没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工作没有做好,不是能力问题,心态才是一切的根源!经验也不是问题,感恩才是成功的开关!努力的背后就是增值,责任的背后就是机会,机会的背后就是收获,收获的背后就是成就!你用心时,你的客户能感觉到!你奋斗时,你的领导能感觉到!你全力以赴时,机会能感觉到! 不会游泳的人总是换游泳池也不会游泳!

    蜜露珂 回复 @遮住敌人的眼睛: 前提是有个好老板

  • 李茗曦

    最近也在考虑要不要离职这个问题,就听到马东老师这期的课程了。没错,大部分人离职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体验,感性的去判断去留,而很少用理性的思维去做出决定。听完后,我认真的回忆了当初进这家公司的理由,以及思考分析要离职的缘由,突然就想通了,公司吸引我的地方还在,想要的也还在,公司没有变,只是自己的感受变了。就像马东老师说的,做主动的人,有主动性思维,主动的去做被动的事情,听完很受益。所以,主动之后生活和工作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我很期待自己被动变为主动之后的改变。感谢马东老师的分享,也庆幸自己听到了这期分享。

    米未MeWe 回复 @李茗曦: 感谢分享~真棒👍

  • 仔仔_Eddy

    好奇当时马老师为啥从那家大机构离职

    米未MeWe 回复 @仔仔_Eddy:

  • 小茉熊猫君

    想离职不是因为这家公司有什么变化而是求职时完全没有料到他是这样的公司。他没变,是我的认知变了。就想婚姻里的两夫妻一样,最可怕的不是互相抱怨互相争吵,最可怕的是你已经对地方没有期待了也不想为他做出任何改变了,觉得一切都不值得。

  • 13432658284dhe

    听到这堂课心里有点小激动虽然6月初离职了但是这节课掀起很多小波浪,那是我第一份工作干了6年多,那个是我喜欢的工作氛围,以结果为导向,协助员工成长获得成就,老板帮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建立了我正确的价值观,一直帮助我成长,销售,管理,人际,我的看法想法别人会觉得你真的很棒,一生中遇到贵人是一件很幸福也很幸福的事。去年一直不断有事发生,我慢慢开始觉得我们价值观开始不一样了,公事没有以事实为导向,公司内开始变得是以交情为其中的一个晋升渠道,最后我离开了。

  • 安什么妮

    当初来这家公司是因为他是我们这里比较有实力的公司。我想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一定要去一个标杆点儿的企业实习,才能让自己更快更好的上手。如今工作快两年了,如果说想离职还真没有公司的原因,可能会是自己将去北京发展了。其实个人情绪方面,在这个公司有也可以有很多离职的点。比如起初作为一个行业的新人业务不熟练,没人教你,工作起来很崩溃总在怀疑自己。还有现在新来的团队搞独立,和他们一组磨合很痛苦。但我觉得这些问题即使换家公司也依旧有可能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那里不对补哪里”,能力不足就多学习,关系复杂就简单化,工作嘛,又不是来交朋友的。总之,在职场上情绪要自己承担、工作要看发展空间、离职要理性体面。

  • amy_hv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你虽然不能决定他人对你的态度,但是你可以决定自己在不在乎。感谢马老师的提点,每一次上课都有一种心灵被安抚的感觉。我刚来到现在的单位,一不小心得罪了一个老同事,她跟很多同事说我的坏话。我现在有被同事排挤的感觉。但是我的态度是无所谓。我才不会因为别人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争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不轻易向工作中的小人低头。希望善良的你也不要轻易选择离开 加油

    米未MeWe 回复 @amy_h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