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础篇-历史中国的时间

3. 基础篇-历史中国的时间

00:00
15:26

一、思维导图


二、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时间。在时间这个题目之下,我想跟各位探讨一下传统中国的计时方式与时间观念。


传统中国的计时方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政治,一部分是属于社会


我们先说属于社会的计时方式。中国使用干支计时法,也就是用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组合,构成六十个数位,不断循环往复,这叫六十一甲子。它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计日。甲子纪年大家都比较熟,甲子计日,现在就很少用了,但古人这么用。比如,1199年,有一个叫孙应时的人,担任常熟知县即将届满,他非常担心自己能不能安全通过离任审计,顺利提级。距离任期届满还有60天的时候,孙应时给他的老师写了一封信诉说忧虑,这位老师大家都认识,就是朱熹。孙应时在信里说:“从现在开始算,我还有一个甲子的时间就要卸任了(此去一甲子当受代),要是能踏踏实实地离开,那往后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一甲子就是60天。古人用干支组合(六十一甲子)来纪日、纪年


在一日之内,则用地支划分12个时辰,每个时辰2小时。古代照明设施差,所以要充分利用白天时间。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宫城的大门也是天一亮就打开,而宫城大门大开之时,皇帝就已经穿戴整齐,准备接见百官了。换句话说,皇帝陛下和有资格参加朝会的首都中高级官员得几点起床呢?大概其,冬天4点之前,夏天2点半之前,这是凌晨啊,诸位。在没有暖气的冬夜,你舍得爬出温暖喷香的被窝、穿衣上马、投身寒冷的街道吗?


不舍得也得舍得。要不然,唐代诗人李商隐也不会说: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女婿能佩戴金龟,这级别是够高了。可惜就是起得早,醒来都看不见个人影儿。当然,做了地方官就没这个麻烦了,尤其是一把手,完全可以“睡到自然醒”。所以,北宋的欧阳修回到首都当了大官,每当雨天路滑,还不得不早起上朝的日子,总是会一边听着十里长街的鼓点,一边满怀深情地想念那在滁州的美好时光。


好了,说完了属于社会的计时方式,我们来说说属于政治的计时方式。这就是皇帝的年号和“颁历授时”颁历授时简单的说就是日历的颁发,具体的我们后边再说。


用君主在位的年头来标记时间,起源很早。司马迁记西周历史,表示时间的方式就是君主的名号加上年份顺序,比如周厉王(君主)三十四年(厉王在位的第三十四个年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跑,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号称周召共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可以推知确切年份的历史事件。当然,周厉王这个是谥号,人死了以后才有的,所以,周厉王三十四年,这是后来人的说法。当时人的说法应该是当今的周王在位的第三十四个年头。这种用君主在位年头来标记时间的方式,被帝制时代继承了下来。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又有了一项新的发明——年号,给时间取一个新名字,不喜欢了还可以换一换,就像今天的人换QQ签名、微信昵称一样。武则天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换年号的皇帝。她在位21年,一共使用过12个年号,光宅、垂拱(4)、永昌、天授(2)、长寿(2)、延载、天册万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2)、久视、长安(4),每一个都是一等一的好名字,可惜用的时间都不长,有7个都只用了一年。


皇帝取年号,怕就怕跟前人重了。武则天的年号这么多,个个吉利又响亮,而且没跟人重复过。宋太祖一定很羡慕她。为什么呢?宋太祖有个年号叫乾德。乾德三年(965),宋灭后蜀,把四川纳入了版图,四川的后宫佳丽也成了战利品,随着到了开封,进了宫。有一天,宋太祖闲来无事,拿起一把后蜀美女的镜子玩,先对镜理髭须-整理整理胡子,然后又翻过来看后边的花纹,看着、看着就傻眼了,这面铜镜是精品,所以上面有确切的铸造年份。哪一年呢?乾德四年!那现在是哪一年呢?现在才乾德三年啊!怎么可能就出现了乾德四年铸造的镜子呢?竟然时空错乱了吗?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有什么不祥之兆吗?


宋太祖越想越紧张,第二天上朝接见宰相,赶紧询问,为什么乾德三年会出现乾德四年的镜子?几个宰相大眼瞪小眼,谁也说不上来,说不上来就比皇帝还紧张。没办法,只好请来博学的翰林学士陶谷、窦仪。陶谷学问也不行,窦仪还是真念过书的,窦仪说:这肯定是蜀国来的镜子吧?前蜀王衍用过这个年号,这镜子应当是王衍的乾德四年铸的。王衍的乾德四年是公元922年。比宋太祖的乾德三年早了43年。闻听此言,宋太祖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觉得“不读书真可怕”,脱口而出,说出来一句让后来的历史学者视若珍宝的名言:宰相须用读书人!很有意思的是,宋太祖的乾德年号并没有立即停用,而是仍然继续使用,一直到乾德五年。乾德六年才把年号改成开宝。宋太祖的不信邪,由此可见一斑。


通常情况下,新皇帝即位的当年是不改元的,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才正式启用新年号,以示对先帝的尊重。没到第二年就改的,是要被人笑话的,比如宋太祖的弟弟宋太祖就在即位的当年改了元,这就更让人怀疑他的皇位来路不正啊。同一个皇帝换年号,有的是为了向上天祈福,比如武则天;还有的是要宣誓政治路线。


最喜欢在年号上标榜政治路线的,是宋朝。比如: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导致官僚集团分裂,新旧两党对立。他用过两个年号,一个熙宁,一个元丰。他的大儿子哲宗用“绍圣”做年号,绍是继承,圣是圣人,指神宗,绍圣的意思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神宗的另外一个更加不靠谱的儿子徽宗,用过一个年号崇宁,意思就是崇尚熙宁,宣誓要重回熙宁政治路线。崇宁是宋徽宗的第二个年号,那么,宋徽宗的第一个年号是什么?建中靖国,建立中间路线,调和新旧两党,重建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19岁的宋徽宗刚上台时候的政治诉求,年轻人看问题很准,知道国家的麻烦就在于官僚集团的分裂,只可惜,有心无力,好大喜功,最终还是倒向了新党一边,“崇宁”去也。


到了明清两代,画风大变,皇帝不再拿年号玩文字游戏了。基本上,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用到死,所以,明清两代的皇帝,我们是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的,比如洪武爷“朱洪武”,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这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三个皇帝,康熙61年,乾隆60年,雍正短点,13年。


讲完了年号,我们再来讲一讲“颁历授时”。什么是颁历授时呢?解释一下,颁是颁发的颁,授是授予的授,历就是历书,是有关年、月、日、节气等的时间表。颁历授时,就是颁发历书、授予时间表


颁历授时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说:一个是从上往下,统治者有义务制定历书,给时间划分段落,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这是从上往下,还有就是从下往上,从被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接受谁颁发的日历,用谁的年号,按照谁的时间表来安排生活,庆祝哪个皇帝、皇太后的生日,避讳哪个皇帝的忌日。这其实是一个政治选择——你接纳谁的时间,就等于接受谁的统治。因此,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的理想就是,取缔一切民间私自制定的历书,由官方制定历书并颁发到全国各地,让全国各级政府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时间表来安排工作,让全国各地的人民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时间表来安排生产生活。换句话说,历书规定的是一个国家的时间秩序。


传统史书把颁历授时的传统一直追溯到传说中的圣王尧的时代,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用一本历书统一全国其实是很困难的。各地出土的秦汉时期的历书就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可见当时中央政府的颁历能力还是有限,在很多地方,老百姓还在用民间学者制定的私历。


到了唐代,中央政府的颁历能力就大大提高,即使是远在新疆的吐鲁番,也严格地按照唐中央颁布的历书行事。按现在的道路里程,新疆吐鲁番距离唐代的长安(也就是西安)是3162.2公里,自行车骑行需要112小时,步行的话,电子地图认为距离过远,已经“不建议”步行了。唐代的路况跟今天是根本没法相比的,所以,更慢,长安十一月颁历,第二年的二月份,同样这份历,才能抵达吐鲁番。可是,按照唐代的制度,地方政府发放粮料是按月发放,每月按天数计算的,大月小月差一天。那么,在接到中央政府的历书之前,吐鲁番地方政府有两个月是无历可依的,那怎么发粮料呢?先都按小月来,等日历到了,一看,诶,这两个月竟然都是大月,那么,好,把那两天的口粮补回来。唐朝律令制政府行政的严谨性、以及唐政府无远勿届的影响力(无远弗届:意思即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实在是令人赞叹!


好了,以上我们已经说完了中国传统的计时方式,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属于社会的,主要是干支计时法,第二是属于政治的,包括皇帝的年号和颁历授时。那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思考一下,中国传统的时间标记方式所展现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时间观念?要想看出意义,就需要有比较,有对照。我们的参照物就是西方传来的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的年份为界限,把时间分成公元前和公元后两部分,不管公元前,还是公元后,时间都是连续的、不间断的。而我们的纪年方式,不管是用干支,还是用皇帝年号,都是在不断的重起当中的。六十一甲子是不断的更新,每一个甲子都是一次重新开始。每一个朝代的建立,每一个皇帝的即位,甚至,每一个年号的开端,都是一次重启,从头开始,再来一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的时间其实是比较缺乏连贯性。也正因为如此,那些通史的写作者,比如司马迁、司马光才展现出伟大的意义,因为,他们让我们的时间连续起来了。好,这就是今天的节目,谢谢大家。下次,我们讲中国人。



三、名词解释

1.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2.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称为建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87278wffc

    真的是太好了,能听还有文稿可看,特别喜欢!

  • 明凡书苑

    早上开车送五年级孩子去学英语,顺手播放“历史中国的空间”。我对孩子说“一定要好好学,对得起那一次200块学费啊!” 没想到孩子说“爸爸,别说话,我正听这老师讲课呢!” 中午吃饭时,孩子说:“爸爸,咱先不听诗词了,还听早上那老师讲历史吧!” 我说:“好呀,那老师历史讲得好吧!她是北大历史系赵冬梅老师,还在百家讲坛上讲寇准和司马光呢!人家专业研究历史三十多年了。你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北大了,没准还能当赵老师的学生呢!” 孩子说:“知道啦……老爸,赶紧播放吧!” 就这样,我们全家边吃饭边听赵老师讲中国历史。估计以后几个月这会成为我家吃饭时的必修课吧!

    赵冬梅老师 回复 @明凡书苑:

  • 斯蒂芬30库里

    赵老师,大师啊

    赵冬梅老师 回复 @斯蒂芬30库里: 不敢

  • 威斯达体育

    我都是三年以上的VVip了,还要再加699听课,越来越黑

  • 阿朵_iz

    赵老师声音真好听,讲得真好

  • 艾东晖

    天性喜爱历史。工作生活进入稳定期后,拾起兴趣爱好。找到引领了!谢谢冬梅老师!

  • 格里芬张极LINYU

    讲的真好

  • 崇拜名人

    这是学术级别的,不是我们普通大众的菜

  • 孙宁_mu

    看中国通史的时候,书里总是用年号介绍时间,看的头疼

  • 听友71613348

    都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