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6.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00:00
20:33

【本期海报】


【文稿】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每一首只是写了其中的一个片段。第一首总的说江南好,第二首回忆的是杭州,第三首回忆的苏州。


这首词的词牌《忆江南》,其实最早不是这个名字,最早是叫做《望江南》。这个词牌最早在《江南曲子词》中就有了。后来,因为白居易写的实在太棒了,所以把曲子的词牌改为忆江南。


我们先来看《忆江南》的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一首啊实际上是泛议江南之好。作者开宗明义就说江南好。为什么?我们知道白居易祖籍在山西太原,在河南出生,所以总的来讲,他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人。一个北方人为什么翘起大拇指称赞说江南好呢?下面他解释了,说“风景旧曾谙”。因为江南的风景是我曾经熟悉的。这个谙字,是熟悉的意思。


白居易怎么会对江南的风景如此熟悉呢?因为白居易先后在杭州和苏州担任过刺史,而在他青少年时期也曾经旅居和漫游江南,特别是曾经旅居苏杭。这从他的很多作品当中都能看出来。在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从中书舍人的位置被派遣到杭州担任刺史。长庆四年,他任满离开杭州,紧接着在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他又任苏州刺史。第二年啊因为眼睛患病,所以呢就免去了这个职务,回到洛阳。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白居易真幸运,在他的有生之年,先后在这人间天堂担任首席长官,不仅为民谋事,也享尽了人间的美景,享尽了人间的美事。所以直到67岁的时候,也就是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他在洛阳担任太子少傅这样一个闲职的时候,不由得回忆起了自己在50多岁,甚至在青年时期,在江南一带,游业任官所见的江南风景。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作者说江南好,这里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的熟悉,那么到底江南的什么风光给他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首先,江南的花特别的红,红的像什么一样呢?红得像火一样。他说“日出江花红胜火”,大家要注意,这个火字,那可不仅仅只说颜色,而且还有温度也是火辣辣的。不仅给我们传递了颜色,使我们视觉冲击,更给我们传递了温度,感受江花的火热。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指的是蓝草,是一种染料。当时的人们用这样的草来做染料,染衣服。你可能不知道,据说这蓝草的根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一味中药,你猜猜叫什么,嗯你说的对,是板蓝根。在这里你万万不会想到,诗和我们感冒联系在了一起。这里作者的意思是说,江水真是太绿了,绿的像什么一样呢,绿的发青。绿和蓝都是为了说江水的清澈,是为了说春天的江水带给我们极度的愉悦和慰藉。


所以作者说,江南带给他最大的喜悦就是大红、大绿、大蓝,不仅有色彩而且有温度。他认为这就是江南风光给他印象最深的地方。


第二首,具体写,江南为什么好。作者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哪两句呢,第一件,“山寺月中寻桂子”据说杭州的灵隐寺里,有很多桂树,没到中秋佳节就会有很多桂花落在地上。寺庙里的僧人都说这是月亮中的那个桂树,月亮的桂树绽放桂花,你望月就会看到月中桂树的桂花坠落下来。那么寺庙里的僧人往往拾取这样的桂花。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的时候,是不是也很想拾几朵桂花呢?


他在诗中曾说,“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他自己在诗中注释说,“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灵隐多海石榴花也。”可见他在杭州的时候多次前往灵隐寺、天竺寺寻那月中的桂子。但月中怎么会有桂子呢?这又有一个传说。据说在月亮中的桂花树很高,高达五百丈。那么有一个仙人名叫吴刚,因为他学仙之后犯了过错,所以上天命令他伐这棵桂花树,可这伐桂花树怪得很,为什么?他每砍出一个创伤,这个创伤马上愈合,永远砍不完,永远也愈合不完。月中的桂子这个传说在唐宋时期广为流传,一方面杭州的灵隐寺中多有桂花树,八月桂花飘香,那桂花的香吸引了白居易,也吸引了杭州的市民。


人们更愿意相信,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这地上落下来的桂花正是从月亮中的那棵桂花树上坠落下来的。唐代的诗人杜甫曾在诗中说,“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如果我们能够把月亮里的桂花树砍掉一些,那么月光是否会更多一些?辛弃疾后来又典化了这句诗,在自己的词中写道,“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没错。这两位诗人都是借用了这样一个传说。那么白居易做杭州刺史期间,我们就可以想象,在那一个朗照的秋月之夜,桂花飘香,纷纷坠落地上,我们的诗人徘徊月下,举头望月,俯身看地,来细细地寻觅,是不是真的这一朵桂花是从月中落下?所以“山寺月中寻桂子”是作者对于杭州,对于灵隐寺,对于天竺寺最美好,最诗意的回忆。唐代的诗人宋之问,曾经在灵隐寺中说,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可见早在初唐的时候,在寺庙里头寻找那月中落下的桂子,就是人们一份诗意的怅惘,诗意的一种行为。


诗人说,还有第二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郡亭枕上看潮头”。这也正是宋之问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件事儿大家都很熟悉,钱塘江观潮,这是江浙一带的奇观。每年从古到今都有很多的游客前来观看这个奇景。当钱塘江潮涌动的时候,如海啸一般呼啸而来,最高的时候潮峰头可达3-5米,而这个高差可以达到9-10米。后浪追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练,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当潮头由远而近之时,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势如万马奔腾。


在钱塘江观潮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始于汉魏,盛于唐宋,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成为江浙一带的习俗。如果去过钱塘江,看过潮水,那么就知道,这钱塘江潮分为十字潮、一线潮、回头潮。那种气势真是无比磅礴。唐代的大诗人刘禹锡曾在他的《浪淘沙》里说,“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宋代的潘阆在他的诗中说,“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就是白居易,也曾经写过一首《观潮》说,“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可见,在钱塘江观潮,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在中秋的月夜寻觅桂花这样一件浪漫的事,一个是在钱塘江观潮这样一个壮大的景象。这就是杭州留给白居易最深刻的印象。


再看第三首词,“江南忆,其次忆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这时候他没有说“最忆是吴宫”,他说“其次忆吴宫”。吴宫也叫馆娃宫,实际上就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所修建的宫殿。为什么作者说“其次忆吴宫”呢?因为在这个馆娃宫里,他曾经饮过美酒,看过歌舞。“吴酒一杯春竹叶”,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张华曾在诗中说,“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cuō)。”这里作者之所以说春竹叶是为了跟醉芙蓉相对应,但是我想,这个春竹叶可能不叫竹叶青酒。因为作者在这里喝的是江南的酒,而竹叶青是在山西。这里所说的春竹叶可以解释成春天酿熟的酒。因为作者曾在另一首诗里有“翁头竹叶经春熟”,也可以解释为给喝酒的人带来春意的酒。在中唐时期,有不少名酒用春字来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等等。“醉芙蓉”是对吴王夫差赏舞形象的描绘。以醉字来形容芙蓉,形容那花就像美人喝醉酒了一样仪态万方。至于这个“娃”,实际上是美女的别称,西施就被称为吴娃。所以说一者是喝春酒,二者是观芙蓉醉舞。这是在江南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的另外两件事情。


总而言之,在作者年近七旬的时候,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苏、杭给作者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作者会在67岁的时候想起他在南方的这段经历,特别是南方风光的美好回忆?因为在作者十一二岁的时候,由于中原战乱,他跟随家人避乱江南,在苏杭二郡一带前后生活了长达七年的时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在少年白居易的心中,江南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在15岁时曾经托人带家信到徐州,并赋诗一首说,“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他在51岁担任杭州刺史时曾回忆说,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曾在苏杭一带漫游,因为年纪小,所以还没有办法参加大人们的宴会,但是觉得那个宴会才调很高,而且苏杭的郡守至为尊上,当时心里就想,等到有一天,如果在苏杭能够为官一任,那此生足矣!看来,白居易在少年时代的那点小心思,到了中年的时候终于得以实现。白居易先后在杭州和苏州担任刺史,留下了大量美好的诗句。比如说我们之前讲过的《钱塘湖春行》,就是对杭州西湖最好的描绘。


他还曾经在离开杭州刺史一职后,给新任的刺史写诗说,“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当然了,白居易在苏州和杭州不仅观山观月观风景,同时也为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特别是他在苏州的时候,因为受到百姓的爱戴,所以在他离任后,老百姓依然非常怀念他。


刘禹锡曾经在《白太守行》中说,“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谿。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说明当年苏州老百姓为他送行的时候,是一副多么感人的场景。而且老百姓也曾在他的郡府前后种植的那些桧树被命名为“白公桧”,还在虎丘建白公祠对他表示纪念。




【拓展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大概年近七旬,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二、诗文解析

1.谙(ān):熟悉。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3.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绿如蓝:绿得比蓝草还要绿。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根是板蓝根

5.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6.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为天下名胜。

7.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8.竹叶:春天酿熟的酒,泛指美酒。

9.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10.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11.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三、引用诗句

《留题天竺、灵隐两寺》 白居易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

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

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

寺闇烟埋竹,林香雨落梅。

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

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一百五日夜对月》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灵隐寺》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观潮/潮》白居易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轻薄篇》张华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

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

僮仆馀梁肉,婢妾蹈绫罗。

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

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

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

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

美女兴齐赵,妍唱出西巴。

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北里献奇舞,大陵奏名歌。

新声逾激楚,妙妓绝阳阿。

玄鹤降浮云,鱏鱼跃中河。

墨翟且停车,展季犹咨嗟。

淳于前行酒,雍门坐相和。

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

盘案互交错,坐席咸喧哗。

簪珥或堕落,冠冕皆倾斜。

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

留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

人生若浮寄,年时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荣乐遽几何?

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蹉。


《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白居易

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

似火浅深红压架,如饧气味绿粘台。

试将诗句相招去,倘有风情或可来。

明日早花应更好,心期同醉卯时杯。


《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康震书法】


【互动问题】

白居易心中最美好的是江南,你心中最美好的景色是哪里,有诗友分享自己写的风景美句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Eleon801

    康老师怎么知道我们猜对板蓝根啦之前只知道蓝是指蓝草,用作染料,没有深究过它的根还是中药的原料,跟着老师学习啦,治学的态度也要向康老师学习。

    夙宝 回复 @Eleon801: 还以为是草药🌿!哈哈哈😄!

  • 南边的小船

    康师早上好!白居易的《忆江南》真是写尽了江南美景!一提起江南,自然首先想到这几首词!白居易为江南代言啦!

    AndywangA 回复 @落叶还秋: 别来捣乱!天天发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个xxs

  • 1354546xrvd

    听过康老师的讲解,临其境,诗也更容易记忆

  • 丁香与梅韵

    康老师早安!准时来听课!

    丁香与梅韵 回复 @丁香与梅韵: 又抢到沙发了!欧耶

  • 玫子_yn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几日没有听康老师的诗词课了,积攒了六集,下课回来,闲坐楼台,打开喜马拉雅,让康老师的声音如水一般的流淌出来,天上一轮明月,清晰感知到空气中流动着月季的浓蜜茉莉的甜香,听着康老师诙谐有趣的解读,抑扬顿挫的声调,仿佛就这样穿越到了唐代,和王维问道与李白斗酒看杜甫潦倒,品唐代的蓝天春水,姹紫嫣红,多么沉醉多么美好的品读,多么美好的夜晚,一身疲倦荡然无存。。。。。。

    AndywangA 回复 @玫子_yn: 牛比

  • 麦穗儿ii

    其实最喜欢的江南风景还是柳三变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Sharon_9kr

    自古美人不少,有貌,有才已经难得,最难得的是经过最精致,最高妙,最美,最优雅,最艺术,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过的通身气派,所展现出的“德”,曹雪芹笔下的蘅芜君身上就有屈原的影子。这才是佳人的代表。我想再美,少了文化熏陶的“德”,也就俗了。

  • 吃货小皮

    听康震老师讲课,总能在耳熟能详的诗词中听出新东西,能跨越千百年的距离听出一首首诗篇中不一样的美好,能感受到到一位位先人的不凡,能体味到传统文化的妙不可言……宁静的夜晚,在老师的声音中聆听千年之声,实在是一种美好。

  • 迦叶_3T

    康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您跟我们的老师解说的不一样。对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太阳出来了,把浪花映的比火还红。”您同意吗?谢谢

    前度郭郎今又来 回复 @迦叶_3T: 不对吧

  • 星途璀璨_霜and森

    找不同呀:

    星途璀璨_霜and森 回复 @145y: 对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