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有座房子在跳舞

魔都,有座房子在跳舞

00:00
03:23


1997年,伦敦。走过Harvey Nichols百货的行人惊讶地发现,一条巨大的,昆虫般蠕动的木质蝴蝶结,闪着光,穿过12面巨大的玻璃延伸至街道上。 

这是伦敦时装周期间,托马斯·赫斯维克提供的一个橱窗设计。


比起建筑师这个抬头,英国人赫斯维克更像一个设计师。在成立工作室的20余年里,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形成怎样一种风格,这么做太粗暴了。

2006年,托马斯·赫斯维克获得建筑大奖——“菲利普王子奖”。30岁出头时他被英国誉为“新的莱昂纳多·达芬奇”。


看上去他更像一个发明家。因为想法不需要风格,想法就是想法。那些人为的分类,什么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城市设计……对他来说可笑的。当然了,最有趣的往往是以上一些的混合体。


2010年上海世博会,赫斯维克让中国人见识了他的异类,他把英国馆设计成一座“种子教堂”。


这座建筑周身插满了6万根中空,透明的亚克力杆,每根杆子里面都放置了种类各异的种子。风一吹过,亚克力杆随风飘动,仿佛蒲公英。


为什么中国馆一定要中国元素?为什么英国馆一定要用英国元素?

陈词滥调是不可原谅的。所以在英国馆,你们看不到福尔摩斯,看不到女王,看不到英国下雨这些事。


现在,在上海,我们又可以近距离观察赫斯维克。他设计的最新项目——复星艺术中心屹立于黄浦江畔,这是一个可以动的建筑。


赫斯维克借助建筑最外层的流苏金属帘幕,做到了。这是对所谓数字化倾向所唱的反调。

因为,移动是物理性的,它能带来不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