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原文坛的高观者、一位被遗忘的先锋作家——《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首发式在郑州举办

一位中原文坛的高观者、一位被遗忘的先锋作家——《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首发式在郑州举办

00:00
15:28

首发式与会专家合影

5月29日上午,河南省文艺界迎来了一场文学盛会——《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首发式。该活动由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与《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并在河南省文学院隆重举行。此次首发式汇聚了来自河南省文联、省社科联、省社科院、中原出版集团、郑州大学出版社以及河南多所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新闻界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学盛事。

据了解,《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一书收录了1994年至今的30年间国内作家、诗人、评论家、记者和墨白的挚友所撰写的墨白印象记、各种不同形式研讨会综述或纪要以及墨白研究论著的前言、后记等50余篇文章,较为全面地记载了墨白从一个做过农民、搬运工、石匠、漆匠、小学教师、业余作者、文学编辑到专业作家所走过的艰辛路程。

评论家李国平说:“墨白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可以视为1949年之后中国作家成长生长的一个标本,墨白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接受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可以视作我们中国作家的标杆。”评论家王鸿生认为,“墨白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近百位作家、评论家对墨白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使本书幻化成一面镜子,以此来映照我们每一个以文学为生命的人。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武皓

在首发式上,原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王守国、原中原出版集团总编辑耿相新、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武皓、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袁凯声、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先科以及河南省小说研究会会长墨白共同为新书《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揭幕。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墨白文学创作的一次全面回顾,更是对他独特文学世界的深入探索。

一位纯粹的作家,用现代派风格探索人性深层

王守国在祝词中高度评价了墨白及其兄长孙方友的文学创作之路。他指出,这两位从淮阳颍河畔小镇走出的作家,虽然创作风格迥异——一个传统,一个现代,却形成了独特的互补与对比。在中原作家的成长轨迹中,书写乡土和历史往往是主流,但墨白自踏入文坛起,便以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等新颖风格吸引了广泛关注。墨白具有探索人类精神世界无限可能性的独特天赋,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原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王守国

虽然孙方友先生已英年早逝,但墨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发挥影响力,其创作生涯本身已堪称奇迹。墨白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硕果累累,更在文学理论方面有着重要贡献。他自觉地通过创作来诠释自己的先锋理念,而这些理念又大多源于他个人的创作实践与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墨白作为一位纯粹的作家,其小说作品和众多研究成果都证明了这一点。

多元化的创作能力在墨白身上完美融合

袁凯声在祝词中提到,他对河南作家的研究中,墨白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阅读《印象·现场》一书后,他的这一印象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对于墨白的作品,他感受颇深,总结出两大特点。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袁凯声

首先,袁凯声强调了墨白独特的观察与感受世界的方式。墨白以别具一格的视角和思考,将我们身处的现实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对世界的感知、认知和表达方式极具墨白个人风格,深刻又独特。他通过自己的方式,描绘了存在的困境、失望、痛苦和迷茫,同时也在探寻这些社会现实背后的普遍性和深层意义,揭示了人的存在本质。

其次,袁凯声对墨白描述世界的方式表示赞赏。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富有深意的叙事艺术,而墨白的作品正是这种艺术的典范。其作品所表达的意味与所追求的形式完美融合,宛如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讲述方式。这种讲述方式不仅赋予了墨白作品以深刻的世界意义,也使其创作在新时期中国文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未来的文学史研究中,墨白的创作必将留下深刻的烙印,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袁凯声还大胆预言,多元化的创作能力在墨白身上完美融合,为他赢得了评论者和研究者的广泛赞誉,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研究领域。

将人性的复杂与世界的广阔相联系

耿相新在祝词中深入剖析了墨白文学中的颍河镇这一独特符号。他指出,颍河镇不仅是一个地域标识,更是一个深刻的隐喻场,凝聚了中国经验的精髓。在墨白的笔下,颍河镇以其本真的面貌呈现,生与死在这里交织,展现着生活的真实与复杂。

原中原出版集团总编辑耿相新

耿相新进一步阐述道,墨白的写作不仅局限于颍河镇,更将笔触延伸至镇外,这种地域性的向外扩张,实际上也是作者对生与死主题的深层次探索。他巧妙地将颍河镇与更广阔的世界勾连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这种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世界的主题探索,不仅具有深刻的意义,更体现了墨白作品的独特价值。

以《手的十种语言》为例,耿相新认为这部小说在区域性与世界性上达到了完美地结合。它不仅展现了颍河镇的地域特色,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性的复杂与世界的广阔相联系,呈现出一幅深刻的文学景观。

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卫绍生

此外,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卫绍生先生宣读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贺信。信中高度评价了《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一书。这本书以第三方的视角,详细记录了墨白这位中国当代作家的成长轨迹,深入剖析了墨白文学世界中的“颍河镇”所蕴含的丰富价值观、创作观和美学思想。

贺信中指出,这些有温度的文字不仅让我们从多个侧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墨白的生活与创作,感受到了他作品的价值与成就,更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进程的一种深刻关照。这部鲜活的文献资料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中国当代作家成长过程的珍贵记录,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聚焦于“人类更为本质的东西”

在随后的阅读分享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墨白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墨白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作品创造了一个虚构的文学王国——‘颍河镇’。”《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李伟昉虽因故未能亲临现场,但在其传来的书面发言中表达了他的观点——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世界里,墨白展开了深刻的叙事,不仅深入挖掘了小城镇人物的心理深度,更将触角延伸至广袤的中国乡村与社会,最终聚焦于“人类更为本质的东西”。正是这个被我们普遍接受的虚构的“颍河镇”,真正凸显了墨白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进才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进才作为本书的编选者,详细介绍了书籍的内容。他提到,本书收录了自1994年至今的30年间,国内众多作家、诗人、评论家等撰写的关于墨白的印象记、研讨会综述以及研究论著的前言、后记等5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全面记录了墨白从一位业余作者成长为专业作家的艰辛历程,更展示了近百位文学界人士对墨白文学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关系的多元观点。

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冯杰与《大观》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晓林共同主持了《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的首发式。冯杰说:“墨白是一位中原文坛上有眼界的‘高观者’,自我性很强,能入其法眼的很少,尽管他时常说‘某某是个高人’,实际他自己是个高人。是一位吃过大盘荆芥者。墨白还是一位‘遗忘的先锋作家’。当年先锋文学排名,记得墨白和莫言、格非、孙甘露、苏童、李洱、吕新等排在一起的。但墨白却一直不在‘先锋文学中心’。但是人们会研究墨白的,就像今天《印象现场》一书的出笼,他提供给后来一个文坛先锋小说家的个案,其中长短得失,成长阅历,作家性情等等,都有探讨的空间,今天对这本书探讨的意义,就是对中原文坛上墨白作为个例的文学剖析。一位作家去对抗时间冲刷而去构筑的唯一堤坝,就是你手下文字的斑斓,而不是其他的斑斓。因此,墨白不要怕当下被边缘化。”

作家冯杰与墨白

郑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孙保营

《大观》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晓林

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界、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以及河南省小说研究会和《莽原》《南腔北调》《中原文学》《中州大学学报》《郑州师范教育》《汉语言文学研究》《大观》《河南文学》等多家学术机构的评论家、作家、诗人、教授们齐聚一堂。其中包括孙保营、孔羽、张晓雪、刘海燕、赵黎波、饶丹华、杨波、席格、刘涛、付国锋、刘宏志、张延文、郑积梅、徐洪军、张艳庭、王庆杰、奚同发、陈泽来、赵瑜、李乃庆、李纲、张茹、李勇军、李一、刘彦章等。

河南省文学院刘海燕认为,墨白是一个有定力、有精神气场的作家,他有很强烈的创新意识。其次,墨白的作品充满现代性。他和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同时代作家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他身上的这种现代性、反思性、批判性,也可以说是先锋性,在这个维度上,也许青年学子容易产生共鸣。这一点对于一个作家特别重要。

王庆杰说:“这几年,虽然围绕墨白先生的小说文本,已经逐渐形成了集研究、教学、鉴赏为一体的学术小气候,包括今天这本《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都为墨白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但是,还缺少持久跟踪关注某一位作家的研究家,像陕西出现了一批专门‘吃贾平凹饭’的研究专家,如孙见喜、穆涛等等贾平凹研究专家。我想,我们河南文艺评论界,能否出现更多的李佩甫研究专家、田中禾研究专家、墨白研究专家、周大新研究专家?我相信,为期不远。”

河南省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先科

孙先科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首发式,既是对墨白文学创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为墨白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新的研究增长点的诞生。本书的出版以及今天的活动,为文学研究者们营造了一个生动的现场环境,使他们有机会更深刻地洞悉墨白的文学创作及心灵探索之旅。”

《印象·现场:我所认识的墨白》主编李伟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版。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