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33 矮寨—丛山壁垒 合读: 莫莫 馨雨 琴风

【中国古镇】33 矮寨—丛山壁垒 合读: 莫莫 馨雨 琴风

00:00
15:32

 33 矮寨——丛山壁垒

       2012年4月的一天,在湖南湘西的一个苗寨里,一个苗族法师正在准备一场下火海的表演,他正在把一堆犁田的铧口和柴火放到一起,几分钟过后,等到铧口烧红,一旁的这位叫贾春福的苗族法师,将不用任何保护措施,赤脚从滚烫的铧口上走过去,这一带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古镇,它由若干苗寨组成了一套坚固的防御系统,外人很难进入,它的敌人是谁?它又如何对抗它们呢?

      在给铧口加热的间4隙,我们检查了苗族法师贾春福的脚底板,确认他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几分钟过后,铧口很快就被烧红,立刻燃烧起来的纸证明铧口的温度不低,在正式踩上铧口之前,贾春福还要进行一个重要的仪式,他相信在踩上烧红的铧口之前,只要念好一种咒语,他就不会被烫伤。考验法师的时刻来临了,贾春福光着脚从容地从铧口上一一滑过,之后倒上去的水马上汽化,证明铧口温度仍然不低。

       苗族法师贾春福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一个小镇,这个位于大山深处,主要民族为苗族的小镇名为矮寨。1949年以前,不仅普通的外族人很难进入矮寨,甚至是朝廷官府的军队,也很难攻克这个大山深处的苗族小镇。

       传说中,矮寨镇以及境内几个地势险峻的苗寨,组成了一道难以突破的防御体系;而苗族法师的咒语,也是这种防御力量的一部分。神秘的宗教仪式以及咒语的力量,在苗族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外人看来,这些极富危险性的行为似乎不可思议,他们到底有什么诀窍?在表演结束后,我们采访到了表演下火海的苗法师。

       在访谈中,这位年轻的苗族法师已经说出,脚不能在铧口上面放的太久,否则可能被烧糊。当然,我们并不期待苗族法师向我们承认技巧是第一位的,而咒语无关紧要。在矮寨人看来,这些咒语有一种保护的力量,使他们免于外界的伤害。

       同时他们还有另一种本领,就是通过隐蔽自身来保护自己的族群,吉首矮寨镇的人们选择将这里的高山深峡作为栖居之地,这个镇子以及他周围的苗寨,不仅难以被发现,更是难以进入,他们在防御上究竟有何玄机呢?在无法确证的远古传说中,苗族的祖先蚩尤在跟黄帝部落的战争中失败,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流域一路迁徙的苗族先民,最终在西南地区的高山之间找到了安身之所。

       我们要去探寻的是矮寨镇里一个叫德夯的苗寨,传说德夯在矮寨镇以险要和隐蔽著称。坐落在峡谷之中的德夯苗寨,它的选址处处体现着防范外人进入的原则。从德夯苗寨出发,在峡谷中步行约半个小时后,一处壮观的景象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这条落差达216米的瀑布,是中国最高的瀑布,甚至超过知名的黄果树瀑布,此时还不是水量最丰沛的季节,如果是在夏天的雨季,瀑布自高处落下,宛如一段飘逸的薄纱,当地人称之为流纱瀑布。

       从德夯苗寨一路走来,峡谷间的山麓在流纱瀑布这里也到了尽头,这条瀑布天线在给下游的德夯苗寨提供水源的同时,也拒绝了外人的轻易进入。围绕德夯苗寨的群山高而陡峭,当地人说,如果我们能爬到这座近乎垂直的峰顶,从上面俯瞰德夯,就更能领会矮寨镇的苗寨在防御上选址的精妙。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了峰顶,群山环绕的德夯苗寨,处在四条峡谷汇集的地方,看似有四条和外界相通的道路。但实际上,三条峡谷的尽头都是瀑布形成的绝壁,其中的一条正是我们到过的流纱瀑布。德夯苗寨真正和外界连通的道路只有一条,即使是这一条通道,寨子的门口也是有两座大山相互交错遮掩,从外面并不能直接看到寨子。

       位于大山深处的德夯苗寨,在60多年以前很少和外界发生联系,就连进寨的唯一通道都是一条非常险要的山路,这让初来乍到的人经常感到心惊胆战。随后,矮寨文化站的站长施云生带我们来到了当年德夯寨门口防守的地方,当年镇守寨门的险要关口,如今已失去了防护作用。

       因为地理环境,湘西长期和外界阻隔,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湘西,就像当年居住在湘西大山里的人们,也很难想象外面的世界。在近代有关湘西的文学中,突破自然环境的封闭,行路是一个典型的文学意象,在矮寨里行过远路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在矮寨镇以及他周围的苗寨里,因为生存环境的隐蔽,保留了很多独特的饮食习惯,有的来源于苗族古老的治病方法,有的则和战争中食物短缺有关,这些食物中,就包括这些奇形怪状的虫子。在矮寨人看来,经过油炸这些虫子是难得的美味。在矮寨,这些虫子有一个统一的动听名字——桃花虫,因为它们只在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出现。

       在吉首矮寨镇离德夯一山之隔的地方,还有一个叫中黄的苗寨,据说这里不仅盛产桃花虫,而且还是矮寨镇非常有特点的一个防御堡垒,他和德夯一道构成了矮寨镇独具特色的防御系统。因为山路难行,很少有外人进入,中黄苗寨至今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每年的春天,寨子里的人在农闲的时候,会经常出门捕捞桃花虫。现在的季节已经到了暮春,这是一年中捕捞桃花虫的最后机会,捕捞桃花虫需要技巧,通常是在两个人的配合下,一个人需要先松动石块,虫子就会顺着水流往下走;这时候另一人用网兜截住水流,就可以捕到桃花虫。

       这一网看来收获不少,从网兜里可以看到各种形状怪异的虫子。在外敌围寨的时候,桃花虫不仅能作为重要的一种食物,帮助人们渡过难关,矮寨人更愿意相信,桃花虫还能在战争搏杀之中给予它们额外的力量。实际上盛产桃花虫的中黄苗寨,在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下,这个大山深处的苗寨还另有玄机。如果说德夯苗寨是通过选址,利用自然环境的庇护来保护自身的安全,那么,中黄苗寨有着更为主动的安全措施,矮寨镇的这两个苗寨用不同的方法,共同构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御体系。

       尽管有着自然环境的庇护,1949年以前,湘西苗寨仍然经常受到土匪袭扰,中黄苗寨以前有很多大户人家聚居,遭受匪患更为严重,这样一来,保寨措施就十分有必要。从远处看去,中黄苗寨的布局依山而建,逐次上升,这样在寨子的制高点,就能对近寨道路上的情况一览无余。中黄苗寨的村委会主任杨正光介绍说,为了防匪,寨子里修建了厚实的外墙和大门。

       在苗寨中连道路都是青石板铺就的,杨正光给我们提到了一个我们以前注意到但是从来没有领悟的细节。如今湘西的土匪都已经被剿灭,原来松旷的石板缝隙也已经被填平,在中黄苗寨,作为防守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保寨楼。经过漆黑狭小的楼道,钻过只容一人通过的小孔洞,我们上到了保寨楼的第三层;第四层也就是保寨楼最高,也是视野最开阔的地方。

       在历史上,每当面对压迫以及外敌入侵,浑厚的苗鼓鼓点都会响起,这些牛皮制成的大鼓,是苗族部落迁徙过程中的圣物。雄浑的鼓点象征着部落强大的凝聚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防御征战中鼓舞士气的苗鼓,已经演化成了更具观赏性的苗族鼓舞,如今鼓舞的传承人清一色都是女性。穿过历史的烟云,今天,鼓舞已经不再为征战和防御而敲响,古老的苗寨也敞开寨门,迎接来自外界的访客。

        这是矮寨镇上的另一场上刀山的表演,在经过一番仪式之后,苗族法师赤脚登上了由锋利的刀刃组成的刀梯,经过小心的攀爬,苗族法师最终登上了刀梯的顶端。从抵抗外敌而成长起来的坚韧勇敢的民族精神,并没有因为时代的改变而退化失色,而这也正是湘西大山中的少数民族,世代传承和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2012年3月,在吉首市矮寨镇距离德夯苗寨3公里的地方,一座崭新的公路悬索大桥正式通车,它就是矮寨大桥。这座跨高350米,世界第一高的悬索桥,从峡谷上空凌空飞架,通行这片区域的时间,从原来的数小时缩短为一分钟。从此,神秘的矮寨古镇与外部世界更近。然而,对于矮寨镇以及他周边的苗寨人们来说,因抵御外敌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习俗,至今仍在延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