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喜马拉雅专栏41期——趣头条

【第41期】喜马拉雅专栏41期——趣头条

00:00
14:09

各位喜马拉雅、黑马学吧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i黑马网的联合创始人、创业家APP和黑马学吧的首席内容官卢旭成。

今天我要讲的是新锐资讯APP趣头条的商业模式。它瞄准贪便宜、有闲暇时间的家庭主妇等人群,大胆借鉴PC互联网时代流行的做任务能赚钱的玩法,推出看新闻赚零钱模式,带来裂变式增长,一年半时间里月活用户超3085万,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

据我侧面了解,趣头条应该是今日头条之后,真正从0起步做起来的另外一款信息流产品。趣头条正在大力发展广告代理商,2018年公司营收预计将达30亿元,爆发力比我上期说的万能wifi钥匙还要强。

说起来,趣头条跟万能wifi钥匙还有些渊源,因为他们都是盛大系的创新产品。趣头条的两位创始人谭思亮、李磊都曾是盛大老人。谭思亮担任过盛大广告业务负责人,他还担任雅虎、51.com、若邻网的高管,熟悉搜索和社交。李磊也曾在51.com、盛大做过技术高管。

谭思亮在支持李磊做趣头条前,已经以13.5亿元的价格将他一手创办的互众广告公司卖给一家上市公司。

李磊也有过两次失败的创业项目经验:第一次是做一款叫“拼脸”的产品,用户通过拼脸上传自己的照片,别人可以给照片打分。第二次是做一个拼车平台,仿照电影大片,起名为车客联盟。李磊反思过,两个项目产品技术都没有问题,但此前已有公司在做类似的业务,自己是跟随者,很难出来。同时,这两个项目都需要强线下运营,这不是他的长项。

2016年初,今日头条无论从用户增长到收入都引人瞩目。李磊经历了两次失败后,认为自己应该寻找一些没有被别人挖掘过的用户:他们来自于三四线城市,第一次用智能手机触网,只掌握基本的操作,不知道该用手机做什么。给这些人提供一款容易使用的产品应该有市场。李磊想到了阅读产品,用户不需要拍照、拍视频,也不需要上传,只要识字就能看。

你也许会问,今日头条的内容也很适合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啊,它难道不能满足需求吗?李磊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今日头条那时候主要通过跟小米、OPPO等手机厂家合作进行预装,同时在各大应用市场做广告投放获取用户。李磊的父母也是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李磊发现,他们对资讯的渴求不是那么强烈。另外,他们是通过浏览器,而不是通过APP来看资讯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主动到应用市场搜索并安装APP,即便APP预装在他们手机了,他们也不会操作使用。

这让李磊看到了一个在今日头条的眼皮底下新做起来一个资讯产品的机会。无巧不成书,李磊和谭思亮的背景也很适合做。

我在创业黑马内部也负责一款针对中小企业主的信息流产品,他叫创业家app,深知哪类人最适合做信息流产品的研发。

从产品技术角度,最好负责人做过搜索和广告系统。我曾跟汽车之家的高管交流,他告诉我,他们曾拿两个技术团队做资讯推荐效率测试,发现公司内部负责广告的团队做出来的算法系统推荐效率最高。大家能理解吧?因为汽车之家的广告技术团队是要对他们服务的奥迪、宝马等广告主投放效果负责,被客户虐了千百遍,练就了过硬的本领。这些人回过头来做资讯内容推荐能横扫一众对手好不奇怪。谭思亮曾负责过盛大广告,操盘过当时全国第一的互联网广告系统。

做一款资讯产品,除了技术,还得解决内容问题。在中国,这不是事。趣头条刚起家的时候比较草根,没进入媒体视野,可以用搜索引擎直接爬取各大网站的内容,不像今日头条这种名声在外的平台需要支付高昂的内容版权费用。这就是在中国做资讯类产品的灰色地带——只要你没有进入规模盈利和正规化运营阶段,内容版权成本可以为零。在2014年以前今日头条也是这么干的。

技术、内容都准备好了,2016年6月趣头条上线后,李磊最头大的事情是,如何让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下载使用?

上面也提到了,李磊想要的用户不懂得如何到应用市场下载APP,趣头条自然不能在应用市场做投放获取新用户。李磊做过互联网广告投放服务,自然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大量的黑市流量会让投放效果大打折扣。况且通过预装和投放拉来的用户有可能已装了今日头条,趣头条作为一个新产品怎么打得过今日头条?

与其让流量贩子赚钱,还不如让利给用户。

怎么给呢?现金红包+传销式裂变。

这并非李磊发明的新模式。

PC互联网时代,存在着一个隐秘的网赚生意。顾名思义,网赚是指有闲暇时间的网民,足不出户,利用电脑、服务器等设备通过互联网做任务赚钱。网赚的钱来自于企业的推广费用。第三方服务公司为了完成推广任务,会把一部分预算给到那些做兼职的网民,兼职可以帮助推销商品、介绍会员、代理广告、网络调研、下载软件等。为了赚钱,兼职的网民会像传销一样利用互联网大量发展下线帮助自己赚钱,平台当然也会提供相应的工具推波助澜。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滴滴为代表的O2O公司,也将这套模式发挥得出神入化。滴滴红包不但让用户自己受益,分享给别的用户或朋友圈还有优惠券补贴。

这么成熟的模式,李磊自然是要借用的,但不能直接照搬。补贴获取用户的方式,可以让一个产品在前期简单粗暴地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但最大的隐患是,如何保证他们后续持续使用产品?

因为出行是刚需,滴滴通过补贴获取用户后,即便后续没有补贴了,用户还是会持续使用。趣头条是一款资讯产品,对用户来讲非刚需,如何让用户持续使用呢?

李磊在51.com做过社交游戏,谙熟游戏平台吸引用户和让用户持续登录的手段——用户成为注册用户,马上送大量的虚拟币,每次登录还送。这些虚拟币可以在游戏里购买各种道具,由此吸引用户持续登录,也暗暗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

能不能把滴滴模式和游戏模式结合起来呢?也就是用高额的现金红包补贴吸引第一批新用户,再用传销式裂变(收1个徒弟赚7元钱)将补贴政策扩散出去,每次用户打开趣头条看新闻还能赚虚拟币,比如看完1页新闻获10个虚拟币,虚拟币积攒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礼品。

对于用户来说,在今日头条看新闻和在趣头条看没本质区别,在趣头条看还能赚零花钱,同一条热门内容出现后,用户有了打开趣头条看资讯的理由。更狠的是,趣头条仿照游戏行业,第一个在资讯行业设立了客服,用户有任何问题客服都要给解答。这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降低了产品对算法和技术的依赖。

李磊为了绑住用户,给用户设定比较高的零钱提现额度(最低30元才能兑换),用户为了赚取更多虚拟币,慢慢地养成了在趣头条看新闻的习惯。跟中移动等平台自建积分兑换商城不同,趣头条的兑换商城早期直接跟第三方合作。

模式想清楚了。李磊轻车熟路上线了一套账户体系,要求公司员工先向家人朋友推广。因为有信任关系,趣头条获取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有一天,一个来自网易的趣头条高管,给原来帮他在网吧做推广的100个推广员群发了短信,说下载趣头条可以赚钱。中国有巨量的网络兼职人群。这下,趣头条爆发了,3个月时间发展了120万用户。

2017年4月,趣头条的日活跃用户达450万。李磊决定引入百度联盟、阿里妈妈的广告系统,因为趣头条的用户大部分被账户体系绑定,粘性极高,很快月收入达几十万元。李磊当然不会傻到马上要求趣头条赚钱,他将从广告联盟赚来的钱马上投出去,更疯狂地补贴用户,到2017年12月,趣头条日活跃用户已达1200万。

趣头条的用户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有较多闲暇时间和爱占便宜的用户,家庭主妇不在少数,因此其吸引了包括棋牌游戏、彩票等广告主,2017年收入达数亿元。

2018年,趣头条营收规模要扩充10倍,用户量持续扩张是前提。

趣头条2018年将会跟OPPO、VIVO等手机厂家进行预装合作。趣头条在2017年12月份拿到了腾讯领投的千万级B轮投资。我相信,对于趣头条的收入体量来说,腾讯投的钱是次要的,趣头条想要的是微信这个中国最大的用户入口,好让趣头条可以基于微信进行用户裂变。

另一个大挑战是,趣头条原来的广告主上不得台面,减肥、妇科、网赚等俗称“黑五类”。趣头条如想将信息流广告生意做大,升级其广告主层次乃当务之急。

当然,除了趣头条,谭思亮还搭建了一个庞大的孵化体系,人数超5000人。最理想的状态是,让趣头条成为新的流量入口,然后孵化短视频、彩票、游戏、网络文学等新业务。

好了,今天我讲了新锐资讯APP趣头条的商业模式。它瞄准贪便宜、有闲暇时间的家庭主妇等人群,大胆借鉴PC互联网流行的做任务能赚钱的玩法,推出看新闻赚零钱模式,带来裂变式增长,一年半时间里月活用户超3085万,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

最后,感谢大家收听2017年的独角兽专栏,预祝大家狗年旺旺,合家幸福安康。2018年,我将继续给大家讲完剩下的11期专栏,敬请期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鲍家好声音

    听了几条,没啥干货,多弄点干东西吧,这样对不起付费的用户啊…

    Dean8866 回复 @鲍家好声音: 同意,干货少,感觉像是坑钱……40期听不了,之前还有一期只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