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iPhoneX的3分钟广告?

如何评价iPhoneX的3分钟广告?

00:00
05:35

临近春节,

大家回家的车票船票机票

都买好了吗?


今天的课,要带大家追一下热点:


上周霸屏的2018年第一个现象级广告

——

 iPhone X 新年贺岁档广告短片

「三分钟」


这支短片成功地引发了

各个平台与圈层的热烈讨论,

而对于陈可辛导演的这次商业创作,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点

属于广告人执念的个人看法。


01/「大导演拍短片」模式不新鲜

从张艺谋、陈凯歌,

到同样备受尊敬的陈可辛,

「大导演×商业短片」这种模式,

在传统广告行业一点都不新鲜。

这里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先决条件

不管片子质量如何,

大导演的名声本身,

就是广告效应的一道保险。

「大导演的名字,

直接就可以引爆舆论。」

在所有媒体都是官媒的时代是如此,

在自媒体泛滥的今天更是如此。


02/ 拍摄手法值得研究

简单总结这支短片的拍摄手法:

 一种带有电影人职业惯性的快进手法 

在紧张气氛的营造上,

这种手法无疑是成功的。

通常在春节温馨的语境下,

大家乐于用一种舒缓的节奏,

来讨论相思之情与相聚不易。

陈可辛导演在这里反其道而行之,

并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反差效果。


不得不说,

陈可辛大导演的名号

在这里是实至名归。

对于“春节回家”这样一个

被消费了千百次的话题,

他仍然可以拿出创新性的手段。


03/ 人人都可以当演员?

  这部短片里,

几名主要演员的表演都很优秀,

这得益于演员的功力和导演的把控。


而我想要吐槽的也正是

一个广告圈日益泛滥的乱象:

人人都可以当演员吗?

敲黑板,划重点:

 颗粒感≠粗糙 

就像一个鲁莽无礼、

习惯性出口伤人的人,

非要把自己的缺点说成是

“直来直往真性情”一样,

在拍摄广告时,

把无限降低技术要求,

带来的low low的劣质质感,

说成是所谓的“颗粒感”,

是非常不可取的。


圆总结:

我们作为广告专业人士,该如何看待iPhone X 「三分钟」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呢?


我的建议是:永远不要凑热闹,要有方法有收益地去看。


当你认真研究了每一个细节,你就不会担心再被表面的浮华迷惑。


一部优秀的广告短片绝不是“一个大导演+几百万制作成本+上亿投放经费”那么简单。里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真的很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赵圆圆公众号ID:lordofthemi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BarleyLife

    行家点评